首頁 民國北京研究精粹

字體:16+-

戰後,國民政府成立北平行轅,作為國民政府最高行政長官駐北平代表機關。1946年改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北平行轅,下設保定和張垣綏靖公署,負責華北五省及三個特別市的黨政軍一切要務。1948年5月裁撤,其職權歸入華北“剿總”。另外,常設的北平市黨政軍機構主要有市黨部、市政府、警備司令部以及憲兵和中統、軍統在北平地區的下屬組織。

北平由於多年的日偽統治,國民黨政權接管後,需重建自己的統治,北平自然成為國民黨各種勢力極力滲透的地區。CC係、陳誠係、政學係、軍統、憲兵等中央各派勢力紛紛湧入。以北平市政府為例,其中副市長張伯謹是三青團中央委員,與陳誠關係密切;警察局局長湯永鹹原是憲兵團長,出自蔣介石侍從室;民政局局長馬漢三是軍統特務,秘密身份是保密局北平站站長。除了中央係的勢力以外,[3]這一時期主政北平的還有一些地方實力派或文職官員等非中央係的勢力,如文職的北平市市長何思源,任北平行轅主任的新桂係的李宗仁,1948年5月後任華北“剿總”的晉綏係的傅作義等。這樣在北平就出現了中央係與非中央係雜處,各種勢力交織共存在各級黨政軍組織機構中,這樣在處理很多事務的過程中相應地就會出現各種歧異甚至衝突。

何思源從1946年11月至1948年6月任北平市市長,作為北平的市政地方官,直接參與處理幾乎所有的學生運動。何早年畢業於北大,後又留學德、法。1926年回到廣州,先後任中山大學經濟學教授兼圖書館館長、法學院主任、政治訓育部副主任。“二次北伐”時,任國民革命軍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主任,代行主任職權。1928年起任山東省教育廳廳長,抗戰爆發後,留在山東堅持敵後抗戰,抗戰勝利後,任山東省主席。何思源在學界有很好的關係網絡,這是其主政北平的重要的資源之一。但是,何思源是一個典型的文職官員,無組織背景,在中央僅與朱家驊關係較為密切。[4]1946年11月,何思源被排擠出其抗戰時有一定根基的山東省主席的位子,被任命為北平市市長,但是“國民黨政府行政院發表何思源為北平市長,隻不過是蔣介石給何思源下野的一個台階,實際上不打算讓何思源上任,因為北平前市長熊斌本來是一個過渡性人物,當時陳誠保薦張伯謹任副市長,就是準備接替熊斌任市長的。”[5]後來,何思源更是由於幫助李宗仁競選副總統及處置學潮不力等原因,遭蔣介石嫉恨,1948年6月被免去北平市市長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