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是中國一座特殊的城市,作為中國最後兩個封建帝國——明、清的首都,北平成為中華民族皇帝權力和封建等級製度的最大象征,在國人的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到了20世紀,隨著封建帝製的解體和中華民國的建立,北平又迎來了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曆程,開始向現代化轉變。即便在北平失去首都地位後,北平的變革仍然在持續,可以說民國時期是北平現代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曆史時期,北平的城市麵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城市麵貌的發展變化相一致的是北平的社會問題日益突出。本節主要探討北平的城市變遷過程與犯罪的關係問題。
一、進城與出城
城市的主體是人,北平作為當時中國最重要的內陸城市之一,容納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五方雜處”是北平市政府對北平居民的認知。民國時期是北平人口增長的重要時期,大量的農村人口湧入城市。當時正值中國廣大的農村遭遇了頻發的災荒和軍閥混戰的禍害,農村破產人口增加,大量的農村人口流離失所。北平作為華北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成為容納謀求職業和生計的各地流民的首選城市”[29]。大批外省人口為就業、乞食湧入北平,也體現出農村人口和外省人口向大城市聚集,是城市近代化的重要特征。
大量的外地人口向北平的湧入,也加劇了城市原有的就業危機。1928年6月北平各行業雇傭人數:飲食業27127人,衣服業21121人,金屬業4238人,日用業9677人,燃料業4945人,染料業12318人,其他10698人。到1928年12月失業職工數:飲食業4650人,衣服業5257人,金屬業464人,日用業849人,燃料業459人,染料業737人,其他1940人。1929年6月失業職工數:飲食業5118人,衣服業5202人,金屬業561人,日用業1161人,燃料業738人,染料業1130人,其他1940人。[30]可見北平的失業情況是相當嚴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