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民國北京犯罪問題研究

第一節 第三隻眼看犯罪

字體:16+-

一、輿論對犯罪的評論——以《益世報》為例

民國時期北平報業是非常繁榮的,出現了很多有影響的報紙,《益世報》(北平版)[1]、《京話日報》《京報》《華北日報》《世界日版》《順天時報》等,還有許多小報,如《實報》《中和報》《民言日報》等。民國時期北平注冊的報紙達百十中之多,僅1927年至1937年,先後在北平出版的報紙約有160種[2]。報紙具有新聞性與實效性的特點,是當時人們了解世界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媒介。以《益世報》為例,作為當時中國最有影響的報紙之一,它對當時發生的國際國內重要新聞都予以報道。《益世報》最明顯的一個變化是,加重了對北平當地新聞的報道,其報道的比例從報紙的一個角落,逐漸擴展用一個整版來報道北平當地的社會新聞,其中北平的犯罪案件更是報道的重點。《益世報》對犯罪案件的報道是比較全麵的,北平市大大小小的案件都是報道的內容。

作為一個有著自己辦報特色的報紙,《益世報》當然不滿足成為一個單純描述案件的載體,從它刊登報道的字裏行間,通過對每一個案件的描述,寫作者的感情色彩被不落痕跡的留在報紙上。在雜技場乘機竊盜的七十多歲的綹賊被稱為“老而不死是為賊”[3],引誘良家婦女做暗娼的郭王氏家被稱為“魔窟”[4],將拐賣少女的王焦氏稱為“萬惡人販”[5],對不孝子稱為“梟獍”,賭博的場所被形象地稱為“毀人爐”。

除了這些明確地對犯罪者和犯罪案件表示不滿和擔憂的詞語外,《益世報》還對政府的治安不力進行批評。如在報道北平市屢屢發生的搶劫案件時,發出“總斷不了搶案”[6]的感慨,對北平市的治安不力進行批評,連連發出“衛戍司令何在”[7],“閻錫山幹什麽”[8]的質問,表達了對北平治安狀況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