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關注的群體
民國時期,人力車夫可能是學者最為關注的弱勢群體。這與人力車夫這一社會群體的職業和構成有關。人力車是民國時期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最早發軔於日本的東京,在光緒十二年(1886年)的時候輸入到中國。北平是人力車最早出現的城市,自其出現伊始,人力車就很快取代了傳統的交通工具騾車、小車等,成為北平的主要交通工具,受到北平市民的歡迎。人力車很快在北平盛行的原因在於,與那些傳統的交通工具相比,人力車更加輕便,更能節省人力。很快人力車便在中國其他各大城市普及開來。
在中國的各大城市中,北平的人力車市場是非常繁榮的,即使是更加快捷和便宜的電車出現在北平的街頭後,人力車市場依然保持了繁榮狀態,人力車的數量非但沒有萎縮,反較之前大為增加。民國時期人力車在北平呈逐年增加的趨勢,1929年北平的人力車有四萬多輛,1933年11月人力車增長到51720輛,1934年6月人力車有54397輛,在七個月的時間中共增加了2677輛。[49]人力車與車夫的比例,有按一車兩個車夫或兩車三個車夫計算,不管按哪個計算,都意味著在北平有一個龐大的人力車夫群體。據日本學者房福安原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考察,當時北平的人力車夫共有5.5萬人,而當時北平的人口,共有80萬人,也就是說,人力車夫的人數,約占當時北平總人口的7%,又占成年男子的11%,平均每9個成年男子中就有一個是靠拉人力車為生。而靠他們的收入來養活的人力車夫家屬又有25萬人。所以,當時整個北平城就有約1/3的人要靠人力車為生,這一比例不能不讓人吃驚。[50]一般而言,人力車夫數目的多少與城市人口數量的增減存在正比關係,人力車夫的增長與北平人口的增長是一致的,但人力車夫增加的一個重要的內部原因與人力車夫的職業特點相關。拉人力車對拉車者的技能幾乎沒有要求,是純粹的體力勞動。基本上健康的成年男子,都可以此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