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民國北京的公共衛生

第三節 衛生與傳統節日

字體:16+-

在近代中國,隨著中華民國的建立,新的國家將改變曆法作為與傳統決裂的重要標誌。1912年1月2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次日,就通電宣布改用陽曆,並定於1月15日補祝新年。[77]1914年1月北京政府內務部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該提議得到了袁世凱的批準,陰曆新年被迫在官方辭令中將“元旦”一詞讓予陽曆新年,自己退而稱為一季之節。[78]官方著意於陽曆新年的推行,並企圖禁止陰曆新年,表明新國家破舊立新的徹底態度。此後官方每年均於陽曆1月1日慶祝新年,學校、公眾團體等也從之。

但社會的慣性不會在一紙通電後就戛然而止,民眾仍以過陰曆新年者為多,即所謂“新曆之新年,係政治之新年,舊曆之新年,乃社會的新年”[79]。在1913年的陰曆新年到來時,北京的學校已不再放假,但學生多有告假者;各處廟會均不停止;北京總議事會亦呈請內務部將天壇和先農壇開放十天。[80]1918年,各商鋪仍按慣例於陰曆正月初一起休息數天,而警察廳以新曆年已過,不應再過舊曆年為由禁止其停業。[81]直至1920年,普通民眾仍然對陰曆新年非常熱衷,過年熱鬧的情況更甚於前:“在舊曆新年時候,無論各界都一律休息,而群趨於行樂一途,燃放爆竹徹宵不絕。”[82]

官方禁令難以動搖的社會傳統,在立誌於推廣科學知識和進步觀念的學校看來,需要通過實際的工作進行改造。1922年北京大學第二平民學校的講演會,曾針對陰曆年節的風俗,從無神論、社會習慣、經濟、衛生、道德等方麵全方位進行批判,以使平民學生產生棄舊從新的觀念。[83]

1920年北京國立醫學專門學校舉辦了第一屆人體標本展覽會。該項展覽的目的是為平民夜校籌款,同時普及醫學常識,時間定於陰曆初一至初四,入場券每人銅元二十枚,“陳列各種標本、模型,以及圖畫等數千種,內最重要者,有人體之解剖、組織胎、生病理、結核、細菌、寄生蟲等,遊人觀覽時,且有該校學生引導講解,務使觀者明白、暢適”。[84]第二年雖然曾改至陽曆新年舉辦展覽會[85],但也許是效果不佳,此後國立醫專改名為北京國立醫科大學,仍然堅持於陰曆新年舉辦人體標本展覽會,而且將時間進一步延長,內容更為豐富。如1927年的展覽定於陰曆正月初二至十二日,票價大洋一角,“此次聞尚有傷兵手術標本,及各種新奇標本多件,頗為平時所不易得見者雲”[86]。且由於該校距離廠甸較近,每逢過年廠甸廟會遊人如織時,前往參觀展覽者亦“甚形踴躍”,為此“該校每日均派有接待員引導,各部展覽均有人在旁任說明之責,以備參觀者之詢問雲”。[87]展覽收效良好,社會反響強烈,為此常常延長展期。[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