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近代中國宗教文化史研究(上、下)

一、近代中國宗教與進化論思潮02

字體:16+-

其次,吳雷川認為,宗教既是社會進化的動力,那麽它就必定是與社會一同進化,否則就會被社會所淘汰,更談不上是社會進化的驅動者。他說:“宗教既是社會進化的動力,它本身也必與時代一同進化。”為什麽呢?人的欲求有三種動向,一是,人首先是屬於物質的,同時也必是屬於精神的;二是,人首先是屬於個人的,同時也必是屬於全體的;三是,人首先是崇拜自然,服從自然的,同時也是企圖順應自然,控製自然的。因此,原始的宗教,隻是猥瑣的供奉與祈禱,甚至雜用魔術;而現代的宗教,則顯然具有高尚的理想,廣大的同情和熱烈的毅力。猶如孔子所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亦如佛所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而耶穌也說:“我來,是要舍命救人。”孔子、佛陀和耶穌三位偉大的智者所要表達的,“都是宗教的真諦”。人類正是因為有了這崇高的準則,才吸引著無量數的仁人誌士,在各方麵努力活動,發展他們正當的欲求,從渾噩狉獉的原始社會中,通過不懈的努力,前仆後繼,推動人類社會日新月異,從而造成我們今天所能夠看到的這燦爛光明的世界,而且其未來進展正方興未艾。這些人類的偉大成就雖然不能完全歸功於宗教,但是不能否認宗教至少是其中的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動力。

在這裏,吳雷川還就宗教的曆史性問題做出分析,指出宗教這個名詞,學者們有許多定義,一般人們都將它看作人與神之間的關係,反對者也因此將之斥責為迷信。實際上,宗教所關涉的人與神之間的關係也因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人類對神的認識也會發生曆史性的變化。中國古代的《孟子》就說:“聖而不可知之謂神。”《易傳》則說:“陰陽不測之謂神。”所謂“不可知”與“不測”,就是因為當時人的認識能力有限,對不可道者稱之為“神”。特別是到了近代,科學日漸發達,教育日漸普及,雖然人所“不可知”和“不測”的東西還很多,也可說“神”的領域依然存在,但人的知識能力畢竟日漸增進,人與神的關係也因此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即是“人可以與神爭權,至少也是人窺破了宇宙的公例,就能與神同工。這種神的觀念,與從前人拜神,敬神乃至媚神的觀念相比較,決不可同日而語。誰能說宗教不是進化的呢?”[35]在此基礎之上,他後來還明確地指出,正是因為有世界與人類的進化,人與神的關係也會因此發生變化,進而人類的宗教觀念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特別是到了現代科學化的時代,神本主義逐漸為人本主義所取代,神學也逐漸為人生哲學所取代。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