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不同的文明或文化之間為什麽需要對話?一方麵是由於彼此學習、取長補短、相互成長的需要,如美國著名文明對話學者L.斯維德勒所說:
對話是兩個或更多的持有不同見解的人之間,以通過各自的參與向其他人學習,以使其自己能夠有所改變和提高為目的的交談。還有,當然雙方也都想與他們的對話夥伴分享他們的理解。最低限度上,正是我知道我的對話夥伴更相信“那”而不是“這”這樣一個事實改變著我對他的態度;並且我的態度的改變,是一種重要的變化,是一種內在於我的成長。我們所以進入對話,主要地是為了我能學習、改變和成長,而不是為了我們能夠迫使其他人改變。[1]
但是,另一方麵,在更多的時候,是由於彼此和諧共存、避免衝突,甚至相互促進發展的需要。著名美國學者、《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的作者塞繆爾·亨廷頓曾將世界文明在曆史上的關係劃分為三個階段,目前是處於第三階段。第一個階段,即公元1500年前的文明,“在各文明最初出現後的3000年中,除了個別例外,它們之間的交往或者不存在,或者很有限,或是間斷的和緊張的。曆史學家用來描述這些交往的詞——‘遭遇’,準確地表達了它們的性質。文明被時間和空間分隔開來”。1500年以後,歐洲文明作為一種獨特的文明而迅速發展起來。“文明之間斷斷續續的或有限的多方向的碰撞,讓位於西方對所有其他文明持續的、不可抗拒的和單方向的衝擊。15世紀結束時摩爾人最終重新征服了伊利比亞半島,葡萄牙人開始了對亞洲的滲透,西班牙人開始了對美洲的滲透。在其後的250年間,整個西半球和亞洲的重要部分都被置於歐洲的統治和控製之下。”到1900年,“在歐洲擴張的過程中,安第斯和中美洲文明被有效地消滅了,印度文明和伊斯蘭文明同非洲文明一起被征服,中國受到滲透並從屬於西方的影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