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近代中國宗教文化史研究(上、下)

一、基督教經驗與中國佛教走向現代的革新

字體:16+-

中國佛教在近代從極度衰微逐漸走向複興,雖然主要是中國近代社會轉型與文化變遷影響的結果,[1]但是,也不能不說它與近代東西方文化之交流有著重要關係。有學者認為中國近代佛教文化的複興主要是受了東瀛日本佛教的影響。[2]這種觀點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完全忽視,或者至少輕視了西方文化的東漸,特別是基督宗教文化來華傳播對中國佛教近代複興運動的重要影響。事實上,即使是對中國近代佛教產生了重要影響的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佛教,也是積極地接受了近代西方基督教之影響。[3]

關於近代基督教來華對佛教的影響問題,已往的論者雖有所涉及,[4]但是,對於來華基督教到底如何積極地影響了中國佛教的近代化發展,尤其是中國佛教徒如何自覺地接受基督教的影響,以及基督教主要影響了中國佛教近代化的哪些方麵等問題,並沒有進行比較係統和深入的探討。這裏主要是從曆史的角度來梳理近代中國佛教知識分子如何自覺接受基督教的影響,從而推動適應當時中國社會與文化發展要求的佛教近代革新運動。

(一)晚清中國佛教的基督教觀

中國佛教與基督教的關係始於唐朝的景教來華傳播時期。由於當時佛教正處在鼎盛時期,而景教作為一種外來的弱勢宗教文化,雖然景教僧景淨曾應邀參與了佛經的翻譯,但他混淆景佛二教的做法很快為佛僧所反對,[5]實際上並沒有對佛教產生什麽影響。元代的也裏可溫教也沒有對中國佛教產生多大實質性的影響。而明清時期以耶穌會士為代表向中國傳播的天主教,由於利瑪竇們極力排斥佛教,從而也遭到來自中國佛教的反擊,因而中國佛教徒很難接受當時來華的天主教之影響。[6]

19世紀以後,以奮興中的基督教新教,借助強大的西方列強擴張勢力作為後盾,向正趨於衰退的中國大肆傳播基督福音。雖然遭遇了帶有中國傳統儒、釋、道文化對抗西方基督教文化色彩的一係列教案的衝擊[7],但是,作為一種強勢的宗教文化,基督教對已經極度衰危、以佛教為代表的中國本土宗教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教雖然不能等同於基督教,但是,它在人們心目中所表現出來的濃厚的基督教色彩及其實際發生的對佛教的巨大破壞力,加深了佛教在晚清的衰敗。可以說,在清末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發動的維新變法運動以前,對於中國佛教徒和來華的基督教徒來說,佛教與基督宗教是根本對立的,他們相互極力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