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說:
餘則視今為最宜宣揚佛法的時代:一則菩提所緣,緣苦眾生,今正五濁惡世之焦點故;二則全地球人類皆已被西洋化同化,外馳之極,反之以究其內情。下者,可漸之以五乘的佛法,除惡行善,以增進人世之福樂;中者,可漸之以三乘的共佛法,斷妄證真以解脫人生之苦惱;上者,可頓之以大乘的不共法,即人而佛以圓滿人性之妙覺故。而對於中國,排斥混沌為本的孔老化,受用西洋的科學,同時即施行完全的佛法。以混沌之本拔,則鬼神之迷信破故。若對西洋,則直順時機以施行完全的佛化可也。
太虛在高揚東方文化方麵與梁氏是同調的,所不同的當然是他更看重佛教文化在當代的重要作用,而不是以孔子儒學替代佛學來救濟中國和世界文化。文中他多從佛法的理解上與梁氏有所區別,指出梁氏對佛法的諸多誤解,如梁氏拘於三乘共法,前遺五乘共法之人天法,後遺大乘不共法之菩薩法,直指梁氏出佛入儒而又排擠佛學的不當。
還有一位慧如法師也針對梁漱溟先生所闡述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的觀點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梁先生以為今日拯救中國,不宜采用西方基督教文化路向,而宜采用孔子儒家文化路向,然後再入佛家的第三種路向,因佛家的路向不注重生活態度。我不完全同意梁先生的說法,因為,“人類是無論如何不能得救的,除非他自己解破了根本二執(我執、法執),卻是我沒有法子教他從此而得救”。當然,“梁先生發揮孔子文化精確之至,誠為今日救世之需,然而佛化大興,亦非如梁先生所去反致招亂,特恐負宣揚佛化之任者,不善隨機,或墮偏執,或領受者不善思維,自失圓旨。然此皆非佛法之咎,乃不善宏傳與不善領受思想之咎耳”。[40]很顯然,慧如不滿意梁漱溟先生的觀點,隻在於梁氏將佛學排斥在當代文化路向之外,而隻給予佛教文化一個未來式。這種批評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試想:哪有一種文化可以按照學者的意圖而分不同曆史階段地發揮作用呢?如果今天排斥了佛教,無異於葬送了佛教文化的生命,等到未來,佛教隻是古董或文物,還哪裏有佛教文化鮮活的生命可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