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教育權運動是1923年秋至1924年春間逐漸興起的一場反帝愛國救亡圖存運動,是1922年發生的非基督教和非宗教運動在停歇了一年之後得以繼續並走向一個更高階段的標誌。有論者說:
從1922年7月到1924年3月,基督教在中國度過了一段相對寧靜的時光。但好景不長,1924年4月,基督教又一次麵臨非基督教運動的猛烈衝擊。在這場新的反教運動中,曾經鼓動並表現了1922年運動中反教人士思想主張的大量文獻被重新印發,曾經聯絡並將廣大反教人士結集在一起從事共同事業的非基督教組織亦伴隨著各色各樣組織的成立而重新出現。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1924年興起的運動不過是中斷了一年之久的第一階段非基督教運動的繼續。所不同的是,這次運動的參與者在抨擊基督教時,紛紛集矢於教會學校,明確提出了“收回教育權”的主張。此外,由於國共合作等因素刺激了各階層人士的政治熱情以及新形勢下民族主義的日趨高漲,1924年的反教運動帶上了更加鮮明的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政治色彩。[1]
本人基本同意以上對於收回教育權運動的描述,但是,這場運動是否興起於1924年,就頗值得商榷。因為,發起這場反基督教和收回教育權運動的第一主將餘家菊,於1923年9月出版的《少年中國》雜誌第4卷第7期上發表了著名的《教會教育問題》一文,實際上已經就吹響了這場收回教育權運動的號角。隨後,這場運動的另一位主將惲代英,也於同年12月出版的《中國青年》第8期上發表了《我們為甚麽反對基督教》一文,公開響應和極力宣揚“我的朋友餘家菊做的一篇《教會教育問題》”一文中所闡述的觀點,即反對“侵略的”“製造宗教階級”和“妨害中國教育的統一”的教會教育,收回教育權。[2]此後,收回教育權運動很快就在中國的知識界、教育界和基督教界鋪展開來,並發展成為在當時社會受到普遍關注的一場反帝國主義的民族救亡圖存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