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近代中國宗教文化史研究(上、下)

二、20世紀20年代初期基督教界對民族主義思潮的回應

字體:16+-

(一)新文化運動與非基督教運動的興起

章開沅先生說:“20世紀20年代是中國的多事之秋,直、皖之間,江、浙之間,直、奉之間,乃至蔣、馮、閻等各個新老武力集團之間,戰爭連綿不絕。還有五卅運動、濟南事件、國共由合作到分裂,國民革命本身是風雲變幻、波濤迭起。但是透過複雜紛繁的曆史現象,仍然可以發現這十年的主旋律乃是民族主義。正如當年曾經流行一時的口號式歌曲所呼喚的那樣:‘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軍閥之所以必除,正因為它是列強的走狗,而擺脫帝國主義的奴役則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共同奮鬥目標。不僅國共兩黨、武漢政府和南京政府,就連各派軍閥及其依附政客,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這一曆史主流的影響。”[1]

而20世紀20年代的民族主義浪潮,對於一百多年前傳入中國,並伴隨著帝國主義列強的庇護的基督教來說,則有著特殊的意義。正如美國學者傑西·格·盧茨所說:

20年代當基督教、教會大學和西方成為民族主義運動的焦點時,中國民族主義的特征開始形成。這一係列運動有助於把基督教與西方文明區別開來,運動還表明許多中國人發現西方文明中的非宗教和科學內容對現代過程關係更大。不管人們的政治信仰如何,許多受過教育的中國人接受列寧關於帝國主義的理論,並用基督教差會與西方經濟、政治擴張的並存關係來論證這一理論。反對基督教教義、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資本主義和反對西方主義成為中國民族主義的核心部分,同時形成了中國民族主義的詞匯。[2]

不過,有些西方學者將20世紀20年代以後的中國文化思想歸結為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兩大主潮,並將這兩大主潮分別歸屬於兩大政治陣營,即國民黨代表著民族主義,而共產黨代表著共產主義。[3]這種看法將共產黨完全排除在民族主義之外,給人的印象似乎是共產黨並不以近代中國的民族救亡圖存作為主要目標,而完全追求和完成這一目標的是國民黨。這種看法顯然是不符合曆史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