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國大革命與革命心理學

第三章 革命心理和犯罪心理

字體:16+-

一、革命心理

我們剛剛討論了神秘主義的因素是雅各賓靈魂的組成部分之一。接著我們就來看看它在另外一種心理模式也即革命心理中的模樣。

每一個時期的社會總包含有一定數量的焦慮、彷徨和不滿的人,他們隨時準備起來反抗既定的社會秩序。他們對造反有著**裸的嗜好,即便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輕而易舉地實現了他們的欲望,他們依然還要造反。

這種特殊的心理通常是由於個體難以適應環境造成的,它也許源於極端的神秘主義。不過這種心理也可能是一種性情上的問題或是一些病理問題。

這種造反欲望也有程度上的差異,可以從單純以話語來發泄對人和事的不滿,一直到暴力摧毀。有時候,無處發泄的革命怒火隻能朝自己發泄。俄國就充斥著這類瘋子。如閹割派(skopzis)[1]以及其他類似派係的門徒們,在縱火及向人群中亂扔炸彈依舊不能滿足他們之後,他們開始自相殘殺。

這類終身造反者一般都是一些受心理暗示影響的人,他們的神秘主義靈魂受到一些揮之不去的念頭困擾。盡管他們的行為看起來勁頭十足,但實際上他們性格軟弱,無法抵禦衝動,因而被衝動所左右。激勵他們的神秘主義意識是其暴力行為的根源,也是他們自視為偉大的改革者的緣由。

在正常情況下,社會的反叛者受到法律、環境的約束,簡而言之,受到社會規定的約束,因而發揮不了影響。在混亂不堪的年代,這些約束被弱化,反叛者便得以興風作浪、為所欲為,並成了各個運動的領導者。革命的動機對他們而言是不重要的,紅旗也好,白旗也罷,甚至道聽途說的國家解放,為了這些,他們無所畏懼,寧可犧牲自己。

革命精神並不總是意味著走極端,這樣很危險。革命精神若非源於神秘主義或衝動,而是源於理智,那它就是進步的源泉。獨立的精神造就出理智的革命者,仰仗這種革命者,一種文明方可成功地擺脫那業已變得過於沉重的傳統和習慣的桎梏。科學、藝術、工業等,無不借此實現了進步。伽利略、拉瓦錫、達爾文、巴斯德就是這樣的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