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就是霧月18日政變的社會意義以及這個日子全部重要性的根源。顯貴們的統治開始了。在很長時期內它將不再會受到挑戰。由於“民族”和“祖國”這兩個概念仿佛包含了一切可能性,因此在1789年初顯得格外革命。但它們在不斷縮小並變得僵化,現在已經被限製在產業的範圍內。國家的結構和社會結構同時發生變化。波拿巴繼承督政府的事業,改善機構,加強國家的權威。但是他並未改變其性質。顯貴們認為國家是為尊重他們的法律,維護他們的秩序而建立的,如同是保護他們特權的壁壘。在這個意義上,霧月18日政變使他們最終踏下心來。而這個進程從熱月9日和牧月就開始了。
顯然,波拿巴使霧月分子們的打算落了空。他扼殺了自由,甚至連資產階級的自由也未能幸免,並建立了他個人的政權。但我們也不能過分誇張這一點。在這個領域裏也一樣,盡管波拿巴具有個性力量,但延續性隻是在表麵上中斷了。實際上,自從革命投入戰爭以來,這個進程就開始了。早在1792年1月,羅伯斯庇爾就預見到這一點。內外戰爭連綿不斷,資產階級因為害怕社會民主而拋棄民眾的支持,這必然會促使有產者的共和國在自由的門麵下逐漸加強行政機構的權力。督政府緊抓行政權不放,從不顧忌違背憲法。它使用偽善的強力手段和訴諸**裸的自行加聘來改變選舉結果。與此同時,它也真心實意地進行改革和整頓。波拿巴生性喜歡統治別人,他大權在握以使其行之有效。他使一種自己無法中斷的進程加速發展。執政府傳奇般的輝煌成就不能抹殺督政府事業的全部光輝,而且這兩個時期是緊密相關的。
為了享有實現穩定的功勞,波拿巴不久就宣稱:革命結束了。革命從1795年春和牧月悲慘的日子起就告終結。從那時起,資產階級在接連不斷的幌子(其本質始終如一)掩蓋下,尋找自己的平衡點。無論熱月黨、督政們或霧月分子,其目標都是把資產階級社會與政治成果最終肯定下來。波拿巴向他們保證既不複辟王政,也不恢複共和二年的民主製度,從而實現了顯貴們的願望。他使貴族與資產階級秩序,教會與新國家重歸於好,實踐了1789年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