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流亡者和教士的鎮壓措施重新生效:流亡者必須在15天之內離開法國,否則處以死刑;他們的家屬再度被逐出各公職崗位,甚至被取消投票權;曾被放逐的歸國教士必須再次流亡國外,否則要被流放到圭亞那;教會所有的教士必須宣誓憎恨王政和1793年憲法。對反對派的報刊也采取了嚴厲措施,42家報紙被取締。與此同時,俱樂部被允許恢複活動。督政府的權力增大了,它被授權清洗各級行政機構和法院,可隨意宣布戒嚴。
果月18日政變對根據共和三年憲法建立起來的自由共和國體製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右翼反對派遭到嚴重打擊,他們因立法機構被削弱而非常惱怒,準備伺機報複。政變靠將軍們及其部隊的支持才得以成功。督政府認為軍隊的力量已不十分可怕,因為這時大陸實現了和平。然而,這並不是自然疆界的和平,而是威望與日俱增的意大利征服者的和平。隨著其威望的增大,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3.康波福米奧和約(1797年10月18日)
1797年4月18日由波拿巴簽訂的萊奧本和約預備性條文仿佛標誌著回到了舊製度時的外交路線。督政府企圖利用倫巴第作為取得萊茵河左岸的籌碼,波拿巴便用威尼斯共和國的領土換取了倫巴第。這樣,奧地利就得到了亞得裏亞海的入海口。奧地利雖然放棄了比利時,但萊茵河左岸的命運仍懸而未決。這將要在同帝國舉行的一次旨在締結和約的會議上予以討論。這就徹底破壞了督政府的萊茵河政策。然而督政府仍然批準了萊奧本和約的預備性條文,因為國內形勢迫使它隻得這樣做。唯有勒貝爾投票反對,因為他的關於萊茵河左岸的民族政策被犧牲了。
波拿巴的意大利政策迅速地發展起來。他支配著意大利。在倫巴第、瓦爾特利納、威尼斯共和國的一部分陸地和波南共和國的基礎上,他建立了山南共和國,並為它製定了一部憲法。在熱那亞,原來的共和國被意大利雅各賓派改為利古裏亞共和國。1797年5月2日,波拿巴向威尼斯共和國宣戰,12日攻入了威尼斯。於是他在於迪納同奧地利政府代表開始了締結永久和平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