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前兩年熱心的章怡老先生聽到“老三論”和“新三論”又被“人文科學家”賞識的消息,曾“頗感煩躁”。[1]我當時隻覺得十分驚訝,蓋時下講究市場規律,而清季以來的趨新大勢迄今並未稍減,舊論還能有什麽新市場嗎?如今兩年已過,新老“三論”均未見有多少人提起,章老先生完全可以安坐品茗了。實際上,整個20世紀的中國思想界和學術界,各種新說新見幾乎都隻是未成即墮,熱一下就不見蹤影。即使有少數回光返照的例外,也都要間隔一代人以上,鮮有在十餘年間就再領**者。
這個特點在近一二十年間的學術研究上體現得尤其充分。昔人好用“走馬燈”來形容事物變換的頻與速,其實走馬燈不是馬,圈子雖然轉得快,到底還會晃回來。我們這一二十年的學術研究,就像是電影《地道戰》中那句廣為傳頌的名言,真正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這種論那種說,你未唱罷我登場,換得快,且不重複。假如有些什麽論說竟能死灰複燃,能不令人驚訝!
的確,20世紀80年代初係統論等“三論”真可謂風靡一時,那時言治學者幾乎已到了言必稱“三論”的境地(雖然是讚成和反對的都有)。不久就有人用係統論研究中國曆史,很快寫出專著來。許多曆史學界的人發現其中頗多史實錯誤,懷疑作者原不那麽懂得史學,但對其敢於創新的精神,還是比較佩服的。這中間當然也包括對係統論的尊敬,因為並不是人人都能夠隨口說出一套理論來。後來又有少數略知外國係統論的人看了那書,發現裏麵的係統論似乎也有問題;因為洋人的係統論條條框框其實極多,並非一兩天便可入門,遑論應用。隨著開放的進展,到外麵的人漸多,才知別人的係統論與我們這邊所講的係統論頗不相同,遠不如我們的簡明扼要。可知近來我國學者的創造力已遠勝隻知尊西摹仿的前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