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盛洪先生的大作《經濟學怎樣挑戰曆史》[1],很受啟發。除了文章中間時常過強的價值判斷外,我個人對盛先生的主要觀點和許多論證,都非常讚同。特別是盛先生關於中國在近代的軍事失敗“主要應歸咎於與中華文化缺少‘惡意’”(是否到“主要”的程度,應還可探討。同時,“咎”的價值判斷過強,用“因”字或更中立),而西方文化在全世界取得優勢是建築在軍事勝利的基礎上,後者又與其文化中所含“惡意”有關,以及“中國近代以來的‘啟蒙’和‘西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增加‘惡意’”,未必就是進步等論點,甚獲我心。據我的理解,這裏所說的“惡意”,多指主動的和進攻性的爭鬥,的確是中西文化在近代的一個主要差別。不過,盛先生所“挑戰”的“曆史”(或曆史學),與我所見的卻不甚一致,所以對他文章的某些部分,也還有些保留,特寫下來就正於盛先生及學界同人。
盛先生說,他過去接受的有關曆史和世界的基本觀念是“現代”(等於西方文化)比“傳統”(等於中國文化)好,但是在他“試圖用經濟學去剖析曆史”之後,對此觀念產生了懷疑,這是因為他發現經濟學的一般假定與他認知中的曆史不那麽吻合。盛洪先生的結論是“要麽是經濟學錯了,要麽是曆史(或西方主流文化編造的曆史)錯了”。這個結論看上去順理成章,但其中有些基本的預設恐怕是成問題的。
我對經濟學全無所知,也許那學科裏很講究對與錯這樣的價值判斷。但曆史本身是人類已經發生的往事,是否應該或可以由今人來判斷其是非,已經要打一個大問號(古今人不同其實也就像同時段不同地域的人我之別,今人如果可以據今之準則來判定昔人的是與非,則盛先生不欣賞的由西人據其準則來判定其他人的是與非,也沒有什麽可非議的);進而言之,據人類中不占多數的一部分人的(盛先生已指出:“經濟學可謂西學的一種”)後起的(今日所謂的經濟學,即使被稱為“古典”者,也不過是近代才興起)一個不那麽大的門類的學說,是否足以判斷整個人類曆史的對與錯,答案恐怕隻能是否定的。在前麵的兩個“要麽”中,盛洪先生說他“寧肯相信後者”,但就此層麵看來,實隻可能是前者。如果一定要講究對錯,還可以有超越於經濟學和“曆史”的第三個選擇:盛洪先生自己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