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變中前行: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掠影

介紹《章太炎的思想》

字體:16+-

近代西潮衝擊與中國思想演變這個領域,現在有漸成顯學之勢。過去在思考和討論此類問題時,常把衝擊的西潮與中國的傳統視為基本不變的因素。實際上,近代西方和中國各自都是變化萬千:不僅衝擊中國的西方是個變量,西潮入侵之時中國本身的傳統也在變(當然雙方也確有許多——或者是更多——不變的層麵);中西雙方思想的演變不僅與其文化、社會、經濟、政治等方麵的變化密切相關,而且思想本身更有其發展的內在理路。就中國而言,對西潮衝擊帶來的變化,學者們論述較多,而對中國文化傳統自身演變的內在理路,則似乎一向注意不夠。

近代中國傳統自身的內在變化其實是顯著的,特別是傳統學術中向居主流的經學,就曾經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大變化。而且,不僅傳統在變,維護傳統的人也在變。過去不少人將清季民初的思想界描述為涇渭分明的傳統與反傳統的兩軍對壘。實際上,反傳統者的思想模式和手段,有的相當傳統;維護傳統之人的思路言路,其實也常循西法。反傳統的結果,使許多士人更看清傳統價值的許多麵相;對傳統的衝擊、破壞,有時反由某些維護傳統者所造成。這樣一種詭論性的曆史發展,正是近代中國思想史最複雜又最具挑戰性之處。

近年再版的王汎森所著《章太炎的思想——兼論其對儒學傳統的衝擊》(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92年版)一書,就是針對這一挑戰而探討近代中國思想史的開拓之作(該書初版於1985年)。王先生的“新序”特別指出:

本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是極為複雜的,而且充滿緊張性,在外力威逼之下更促成了重組與變化。同時,文化的承擔者間也有種種複雜的反應。受傳統學術文化最深刻熏陶的人並不一定支持傳統,受傳統文化教育極少的人,也不一定對傳統價值采冷淡或反對態度。革命的人不一定反傳統,而反傳統之人也不一定支持西方思想或現代民主代議製度。痛恨過去曆史的人,並不一定支持或提倡任何新的改革,而痛恨現況卻又對未來感到猶豫的人,也不一定懷念過去的狀態……參與某一變革活動的人,常隻是在那曆史性的特定時刻為了某些相近似的特定目標而聚集在一起,但在變革之後,每個人對下一個終點的定位與取徑之間,有些人止於此,有些人止於彼,經時間的淘洗而日漸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