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尋找城市
“尋找城市”聽起來很像“騎驢找驢”,但我說這個絲毫不意含奚落。這是一個時期以來相當一些藝術家(不隻是文學作者)極認真、鄭重的意向與行動。他們又的確是在“騎驢找驢”:不是由鄉村出發去尋找城市,像社會轉型期的離土農民那樣,而是在城市中尋找城市。
城市第一次對自己的城市性質萌生了懷疑。
經由那批青年藝術家表達出的狐疑不定的城市自我意識,也許更是城市現代化的確證。這通常屬於那類曆史契機——固有的、早已有之的一切失去了文化自信,開始重新思索其文化含義,估量其文化價值,尋找其在新的文化坐標上的位置;真正生氣勃勃的文化重構於是乎開始。尋找城市的藝術家們首先聽到了大變動的坼裂聲。他們的尋找意義、價值、位置,以其焦灼不寧,給人以新的藝術形式、新的美學原則在母腹中躁動的消息。
文學藝術的尋找城市,生動地傳達著一種文化期待,對於中國的城市化、城市現代化的文化期待。他們所尋找的無寧說是現代人、城市的現代性格。鄉土中國的人們聽慣了關於城市罪惡的傳說,習慣了關於城與鄉道德善惡兩極分布的議論,祖輩世代適應了鄉村式、田園式的寧和單純,他們從不曾像今天這樣期待過城市。城市以陌生文化在青年人中的風靡,鄉村則以農民向城市的湧入表達這種期待。文學藝術的期待與尋找另有它自己特殊的背景,即這個星球20世紀以來城市藝術的空前發展,和有關的美學理論構成的強大衝擊波。並非什麽“新潮”都出於行情。城市文學興起的背後,是世界大都會所擁有的文化優勢,和世界文化大環境中地區文學間的交叉影響:一切都很自然。
“尋找”的是尚未充分呈現、完整呈現的東西,這東西又決非海市蜃樓。尋找同時向著尋找者自身,以心理調適尋求與正在呈現中的文化的適應。尋求的急切與生活變動緩慢之間的反差,難免會令人感到“意識超前”〔1〕,有關城市的描述有時會脫節於城市實際。輸入的文化、文學練敏了文學家與批評家的城市感覺,“城市感覺”卻找不到恰合尺寸的對象;對於“現代城市文學”,一切條件都似已成熟,隻是城市本身還遲遲不肯出現。這頗有點滑稽,也是一種轉型期的喜劇性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