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與北京話
北京人對其“說的文化”的那份自豪,那種文化優越意識,一如對其“吃的文化”。這一點也像法國人,法國人對法國菜與法國話的自豪與優越感。不過據說由於美國的文化滲透,法國人的語言自豪正在日益喪失。北京城雖有“英語角”,這一種危險卻還遠不是現實的。
說與吃同樣依賴於口腔運動。“民以食為天”,人是符號動物,可知吃與說是最基本的文化。這倒讓人驚訝於如上的文化自豪與優越意識的稀有。人們的文化憧憬過分地被龐大而耀眼的東西吸引了。北京人與巴黎人,卻保有了上述最基本的文化感情。與飲食文化一樣,方言藝術也要閑適悠然才能造成。“說”這種行為曾經是包括王公貴族和裏巷小民在內的北京人的重要消閑方式,以至聊天(“海聊”、“神聊”、“神吹海哨”、“侃大山”等等)與提籠架鳥一樣,竟也成為北京人的典型姿態,易於識辨的特殊標記。這一方麵,北京之外,惟有以其方言而自豪的四川人著名的“擺龍門陣”差堪比擬。近聞有人批評四川人的語言陶醉出於“盆地意識”,尚未見有對北京人的類似批評。
北京人如珍視其文物古跡、珍視其胡同四合院一樣,珍視北京話。關於北京的懷鄉病,竟往往也由於北京方言的魅力。林海音那一組“城南舊事”使用方言處,即可看出這樣的心理背景。北京記憶也非賴有北京話、北京方言才有可能真正複活。聽覺記憶在這裏也如味覺記憶一樣頑強。
《京華煙雲》極寫北京人語言之美,寫女主人公木蘭“聽把北京話的聲韻節奏提高到美妙極點的大鼓書”,並從日常說話,“不知不覺學會了北京話平靜自然舒服悅耳的腔調兒”。〔45〕這語言之美在林語堂看來,是北京文化價值攸關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