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製度與大革命解說

關於托克維爾

字體:16+-

喬治·勒費弗爾

【編者按】此文(“á propos de Tocqueville”)原載《法國革命史年鑒》(Annales historiques de la Révolution fran?aise)1955年冬季卷,總第141期,313~323頁;譯文略有刪節。勒費弗爾在文章中批評了前蘇聯曆史學家阿爾巴托夫以階級立場畫線、隨便貶低托克維爾學術成就的論點。他強調了托克維爾的矛盾性和複雜性,並認為他的個性與思想的基本特點——對傳統貴族特性的迷戀、對大革命基本原則的認同、對原始史料的高度重視以及對敘述史學的超越,可能正是他能在法國革命史研究上做出旁人不能做出的獨特貢獻的條件。

蘇聯曆史學家阿爾巴托夫在《曆史問題》1954年第二卷撰文討論托克維爾政治思想[1]。在第一卷裏他曾撰文討論弗斯泰爾·德·庫朗日[2]的思想。

阿爾巴托夫說,托克維爾出身貴族世家,忠於對其階級的記憶,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著貴族心態,其《舊製度與大革命》多處有明證。對政治自由念茲在茲,他覺得貴族是政治自由的極其重要的堡壘,以至於如若毀掉了貴族,他都懷疑自由是否有未來。像19世紀的貴族作家們一樣,他把封建貴族的墮落歸咎於君主絕對主義,尤其譴責中央集權,認為它漸漸挖去了領主在村莊和外省行政權力的根基。王權把貴族削減到臣民的地位,實際上就促進了平等的發展,削弱了唯一有能力對抗中央權力的暴政的“中間團體”,從而破壞了政治自由。在這個意義上,1789年的革命完成了絕對君主製的工作,它主要是一場平等革命。然而,托克維爾卻很難接受它,然後由此斷定說今後主要問題就是保護個人財產,也就是民法典定義的財產。在這方麵,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貴族的剩餘利益融合到了一起:財產的製度既然維持著一種事實上的不平等,那就必須把各種慣例製度結合起來,以便以維持現存社會結構為使命的公權力保留在貴族和上層資產階級手裏,他們從此就聯合成為一個頑固的保守黨了。這種權力的形式在他看來是次要的,就像蒙塔朗貝爾[3]一樣,他承認共和製取代君主製,隻要此共和保持為一種“貴族”共和。在1848年前很久,他就讚揚美國巧妙地保持了統治階級的權威,並避開了一種人民民主的幽靈。按阿爾巴托夫的意見,就是這些思想最後使托克維爾成為這樣的曆史學家:他擔心中小資產階級會挑戰“顯貴”的統治,尤其害怕無產階級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