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製度與大革命解說

國內學人評論

字體:16+-

國家主義的自我摧毀——《舊製度與大革命》的一個核心思想

崇明[1]

“曆史是一座畫廊,在那裏原作很少,複製品很多。”托克維爾在《舊製度與大革命》中發出這樣的感慨時,他在內心深處悲歎的是1789年以來法國人被革命與專製交替折磨的悲慘命運。

這種曆史輪回的不幸結局,曾經一度是他們的偉大精神導師、名氣在這裏遠遠超出這個法國人的馬克思這樣調侃過:“黑格爾在某個地方說過,一切偉大的世界曆史事變和人物,可以說都出現兩次。他忘記補充一點:第一次是作為悲劇出現,第二次是作為笑劇出現。”對於旁觀者而言是笑劇,對於親曆者來說恐怕隻能像托克維爾一樣哀歎:“我們身處一個動**咆哮、茫茫無際的海洋;至少,海岸是如此遙遠陌生,以致我今生、乃至我們的下一代都無法找到它,無法在那裏立足……”

湊巧的是,托克維爾的哀歎和馬克思的調侃都是由同一事件引起:1851年12月路易·拿破侖·波拿巴——拿破侖皇帝的侄子、後稱拿破侖三世發動政變推翻了1848年2月革命建立的共和國,實行個人獨裁,進而複辟稱帝。他不過是效法他的伯父半個世紀之前的作為:1799年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結束熱月共和國,五年後把湮沒在大革命血泊裏的王冠撿起來,清洗裝扮後帶回自己的頭上。如果說1799年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正處於內戰外侵的生死關頭,那1851年的法蘭西第二共和國雖然要針對少數激進共和派和社會主義者安靖維穩,但既無內戰之虞更無外侵之憂;如果說拿破侖發動政變時年輕有為戰功顯赫,他的侄子在時人看來不過是平庸之輩、乏善可陳。但侄子頭上罩著伯父的閃亮光環,冠名拿破侖的複製品也足以讓法國人屈膝投懷——難怪小拿破侖和法國人你情我願的這一出被馬克思譏為笑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