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詞的發明與認同研究

一、康白情、俞平伯等人與“她”字初入新文學

字體:16+-

據筆者考證,1919年5月20日,也就是五四運動爆發後第16天,24歲的北京大學學生康白情在《晨報》上發表《北京學生界男女交際的先聲》一文,其中就已兩次在女性第三人稱代詞意義上使用了“她”字,而且在此後四個月,也就是1919年10月之前,莽莽神州,似乎也隻有他一人熱心於“她”字的書寫,因此我們要稱康白情為中國實踐“她”字書寫的第一人,應不為過[2]。

這個對“她”字情有獨鍾的康白情,1895年出生於四川省安嶽縣,1917年22歲時考入北京大學哲學係,1918年年底與傅斯年、羅家倫等發起成立新潮社,很快成為當時新文學青年和學生運動的著名領袖人物之一。1919年7月1日“少年中國學會”正式成立後,他又成為該會的重要成員。在郭沫若《女神》問世之前,康白情和俞平伯兩人,還堪稱當時成績最為突出、影響最大的青年白話新詩人。了解這一點,於我們理解何以“她”字要由康白情其人來率先付諸實踐,或不無助益。

圖10 少年中國學會部分成員合影。右數第5人為最早全麵實踐“她”字書寫的康白情

1.“男女同校”與康白情對“她”字的最早試驗

雖然,由康白情這位熱心新文化運動、勇於革新的“新青年”率先接受劉半農的設想,創造性地使用“她”字並不讓人感到奇怪,但他之所以能於此時毅然嚐試,仍有值得一提的思想背景,那就是五四運動時期“男女同校”和“男女正當交際”的時代新潮,在北京等地正蓬勃興起。

還在五四運動爆發之前的1919年4月,康白情就在《婦女雜誌》上參與討論有關“男女合校”問題,主張男女學生之間應該有正當合理的交往。“五四”那天,康白情的新潮社同道徐彥之仍在《晨報》連載《男女交際問題雜感》一文。5月6日至10日,康白情又在《晨報》連載《大學宜首開女禁論》,強調“這女禁問題,就是那和他異物同性的‘黑奴問題’”,呼籲處於“征服者地位”的男子,應該“拋棄我們的特殊地位,傾注我們的十分同情,興這種義戰去解決他”。次日,羅家倫也加入到討論中來,在《晨報》發表《大學應為女子開放》一文,給予聲援。這樣,“男女同校”的呼聲就在社會上逐漸高漲起來,並產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