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為最早創辦綜合高中的國家,綜合高中設立之後,從製度到實施一直在迎接各種挑戰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完善,其實踐曆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曆史階段。
(一)20世紀20年代以後的變革
這一時期的變革主要是課程生活化,包括強化生活類或實用類課程,增加選修課和學生選課自由,關注最低畢業標準。綜合高中有三大功能,20世紀20年代初期,綜合高中主要受進步主義教育的影響,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和從做中學非常流行,兒童中心主義成為時尚。在兒童本位思想的指導下,生活被置於優選的地位,綜合高中具有很強的實用主義傾向,過分注重實用。30年代以後,勞動、家政和商業學科的比重越來越多,綜合高中的內容與社會生活的聯係更加緊密。與此同時,綜合高中的升學功能和就業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這種教育適應生活的狀況在50年代受到尖銳的指責,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綜合高中製度的設置降低了學生的科學文化水平,或者說導致了教育質量下降,既表現為學術性下降,又存在職業技能訓練不足。這些批評者中最有影響的是貝斯特、斯密斯和科南特,人們批判這種過分強**育適應生活的教育主張,並很快達成了共識。社會普遍要求學校包括綜合高中對基礎學科的教學予以重視。雖然這種輿論具有深厚的冷戰時代背景,但的確也戳到了綜合高中的痛處。
(二)20世紀50年代以後的改革
這一時期的變革主要是課程學術化,包括減少必修課,增加理論課,加大課程難度。20世紀50年代後,隨著蘇聯衛星率先上天,提升美國高中教育質量的問題擺在了麵前。科南特認為,綜合高中在進步主義教育思想影響下,長期偏重實用知識和能力,過於強調學生的個人經驗和對生活的適應,忽視係統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導致了美國教育質量的下降。[2]針對過於強**育適應生活而忽視學生係統文化知識學習的問題,科南特認為隻有改革綜合高中的教學目的、製度和課程,才能提高綜合高中的教育水平。為了提高綜合高中教育質量,科南特組織了新的教育改革委員會,建議從課程改革入手,要求把數學、英語、自然科學、社會研究和外語作為所有學生的必修課程。根據改革要求,美國很快修訂了課程標準,在教材中不僅增加了理論知識的比重,強調學科的基本結構,而且增加了最新的知識內容,並大大縮減選修課數量,加強了學術教育,把數學、英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外語作為所有學生的必修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