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美國實際上是從19世紀中葉開始騰飛的。這是一個學習、借鑒、趕超的過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20世紀初,隨著初中教育的普及、工業化的推進以及職業教育的發展,高中教育開始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為了滿足人們對教育的需求,貫徹教育公平的原則,美國打破了高中教育實行普職分離的雙軌製模式,建立了一種兼具升學和就業雙重導向的新教育製度——綜合中學。綜合中學製度的出現,開創了把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整合在同一學校中的先河,聯通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改變了以初中升學分數作為學生普職分流以及確定未來職業方向的做法,保障了教育的公平。1918年《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則》的出台,標誌著綜合高中在美國的確立。
美國綜合高中創立的時代背景大致有四個方麵。
(一)經濟發展,物質保障
19世紀中葉以來,美國經濟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19世紀末,美國已經成為世界級的強國,一些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等,開始感受到這個新興國家的強大。經濟欣欣向榮,產業不斷升級,社會日益民主進步,便是這一時期美國的國際形象。隨著前後兩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美國經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並迅速發展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在這個過程中,生產工業化進程加速發展,人口大量湧入城市,產業工業化對技術工人的數量需求增加的同時,也對技術人才的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一方麵促進了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另一方麵也為綜合高中的創建和發展提供了需求驅動和物質保障。20世紀初期,傳統高中以博雅教育為主,主要為上層階級服務,而隨著工業化運動的發展,對技術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加上實用主義思潮的濫觴,使得改革高中教育結構的呼聲越來越高,職業教育開始受到廣泛關注,1917年美國《史密斯—休斯法案》的頒布,促進了職業教育在美國的發展,職業教育的引入使中等教育的實質與內涵發生極大的變化,中等教育的功能開始朝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學術教育不再主導中等教育,學術教育與職業教育並存的局麵得以確立。如果在一個國家裏,可以形成學術教育與職業教育並存的局麵,那麽,二者同樣可以在一所學校裏並存,而這正是綜合高中產生和發展的極為重要的法理基礎。當然,這種法理基礎首先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可以說,沒有經濟的大發展,不可能萌生出綜合高中這種新的學校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