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學派(或稱心理分析學派)產生於20世紀初。其創始人是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年)。這一學派的理論在20世紀20年代廣為流傳,頗具影響。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榮格等。精神分析學派強調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麵,它首次闡述了潛意識(無意識)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為中的作用,開辟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並重視人格的研究、注重早年經曆在人生中的意義及作用。
一、精神分析學派的主要觀點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1.潛意識論
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將人的心理活動分為意識和潛意識(無意識)兩個部分。人的心理活動有些是能夠被自己覺察到的,隻要人集中注意力,就會發覺內心不斷有一個個觀念、意象或情感流過,這種能夠被自己意識到的心理活動叫作意識。而一些本能衝動、被壓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卻在不知不覺的潛在境界裏發生,因不符合社會道德和本人的理智,無法進入意識被個體所覺察,這種潛伏著的無法被覺察的思想、觀念、欲望等心理活動被稱之為潛意識。
弗洛伊德指出了潛意識的性質,屬於人的最深層的心理活動。所謂最深層包含兩方麵的意思,一方麵是說它處於心理的最深層,離外在的現實最遙遠;另一方麵是說它是人的心理深處最根本、原始、未經絲毫雕琢掩飾的**裸的欲望和衝動,正是這些東西決定了一個人的個性和人格。他還指出,潛意識還是人的最主要的心理活動。因為“精神分析的第一個令人不快的命題是:心理過程主要是潛意識的,至於意識的心理過程則僅僅是整個心靈的分離的部分和動作。”[8]潛意識既在心理空間上占據了人的心理活動的絕大部分區域,又在重要性上構成人的心理活動的最本質、最基礎的部分,它為意識活動提供了根基和動力源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