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開端。古希臘位於歐洲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今巴爾幹半島南部、小亞細亞半島西岸和愛琴海中的許多小島,公元前8世紀,古希臘進入奴隸社會。希波戰爭以後,希臘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其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公元前338年,馬其頓擊敗希臘聯軍,統治希臘,標誌著古希臘曆史結束,希臘化時代開始。古希臘文化包括哲學思想、曆史、建築、科學、文學、戲劇、雕塑等多個方麵,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這一文明遺產在古希臘滅亡後,被古羅馬人破壞性地延續下去,從而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古希臘到公元前7世紀以後,就逐漸形成了兩種有代表性的教育,一種是斯巴達的教育,一種是雅典的教育。古希臘教育對近代歐美的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
一、斯巴達的學前教育
斯巴達是公元前8世紀左右建立的古希臘最大的奴隸製城邦國之一,位於拉哥尼亞(Laconian)平原的南部,歐羅塔斯河(the Eurotas River)的西岸。斯巴達人是多利安人的一支,本屬外來民族,征服了當地居民之後,便實行殘酷、嚴格的軍事化管理。在斯巴達的境內,居民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斯巴達人,即統治者,屬於正式公民,人口不到3萬。第二類是希洛人,即被征服的奴隸,屬於被統治階級,人口大約有25萬之多。第三類是庇裏阿西人,屬於無政治地位的自由民。為數不多的斯巴達人要統治人數遠遠超過自己的奴隸和自由民,不得不實行全民皆兵的軍事化管理。這樣的社會狀況決定了斯巴達教育重視軍體及相應的性格訓練而忽視文化教育的特色。
斯巴達的教育權完全掌握在斯巴達人(即統治階級)手中,他們將兒童視為國家所有,而不是父母可以生殺予奪的私有物品,並將對年輕一代的教育看成是國家的職責。嬰兒出生時就要接受生命的考驗,父母用烈酒為他擦洗,國家還要派出專人如長老檢查他的體質是否健康。凡是經受不住考驗或被長老認為是虛弱的就被拋在棄嬰場。7歲以前嬰幼兒童暫由父母撫養與教養,具體實施主要由母親負責。她培養兒童從小不哭鬧、聽話順從、不怕孤獨和黑暗的習慣;兒童稍大些時,要求他們不計較食物的好壞,不挑剔衣服的顏色與款式。兒童從小通過艱難生活、身體訓練的種種考驗,以提高適應性,並經常被父母帶到公共場所去觀賞和聆聽關於英雄事跡的演出和講解,學習英雄們的獻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