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職業指導的各種理論學派,盡管模式不一,見解各異,但各種理論之間互為補充,或者強調個人因素,或者強調社會因素,或者強調兩者的綜合。其中又以強調個人因素者居主導地位,如特性論、動力論、發展論等。我國學者盧榮遠將職業指導的各種理論模式按其理論取向分為三大類。
一、第一類,強調個人取向
這類理論重在從個體的角度來探討職業行為,重視個性等內在因素對職業選擇與職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個人取向的理論又可大致區分為三類:①強調個人特性與職業特性相匹配的特性論模式,如特質——因素論;②以強調個人內在動機為核心的動力論模式,如需要論、心理動力論;③從發展的觀點來研究個體職業行為的發展論模式。
二、第二類,強調社會取向
這類理論傾向於研究作用於個人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的社會環境因素,強調個人所處的家庭與社會環境等外在因素在職業選擇與職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包括社會學理論、經濟論等。
三、第三類,強調綜合取向
這類理論認為,無論個人因素還是社會因素,都不能單方麵決定個人的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職業選擇與職業發展既受個人因素的影響,也受個人所處的家庭與社會環境的影響,兩者相互作用,共同決定個人的職業行為,如行為論和決策論等。
從曆史角度考察,自美國學者弗蘭克·帕森斯首次提出職業指導的概念以來,職業指導理論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以及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學科影響下,經曆了職業指導和生涯指導兩大階段,側重點從對“人-職匹配”的關注逐漸轉向對全麵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關注,先後產生了特質因素理論、類型學理論、發展性理論、社會學習理論和認知信息加工理論等不同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