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職業指導

3.2 氣質與職業

字體:16+-

一、氣質的概念

氣質是人的個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認識、情感、言語、行動中,心理活動發生時力量的強弱、變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穩定的動力特征。主要表現在情緒體驗的快慢、強弱、表現的隱顯以及動作的靈敏或遲鈍方麵,因而它為人的全部心理活動表現染上了一層濃厚的色彩。人的氣質差異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經係統活動過程的特性所製約。它與日常生活中人們所說的“脾氣”、“性格”、“性情”等含義相近。

氣質與性格的差別:氣質沒有好壞之分,且是先天的,與生俱來的,不易改變的。性格是後天形成的,較易改變。某種氣質的人更容易形成某種性格,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飾、改變氣質。氣質的可塑性小,性格的可塑性大。

氣質是人的天性,無好壞之分。它隻給人們的言行塗上某種色彩,但不能決定人的社會價值,也不直接具有社會道德評價含義。一個人的活潑與穩重不能決定他為人處世的方向,任何一種氣質類型的人既可以成為品德高尚,有益於社會的人,也可以成為道德敗壞、有害於社會的人。

二、國內外對氣質研究的起源

氣質是一個古老的心理學問題。早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著名醫生希波克拉底就提出了4種體液的氣質學說。他認為人體內有四種體液:血液(來自拉丁語——sanguis)、黏液(來自希臘語——phlegma)、黃膽汁(來自希臘語——chole)和黑膽汁(來自希臘語——melanoschole)。四種體液諧調,人就健康,四種體液失調,人就會生病。希波克拉底曾根據哪一種體液在人體內占優勢把氣質分為四種基本類型:多血質、膽汁質、黏液質和抑鬱質。多血質的人體液混合比例中血液占優勢;膽汁質的人體內黃膽汁占優勢;黏液質的人體內黏液占優勢;抑鬱質的人體內黑膽汁占優勢。幾世紀以後,羅馬醫生蓋倫(Galen)用拉丁語“emperametnum”一詞來表示這個概念。這就是“氣質”(temperament)概念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