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的實現需要經過一係列過程,包括自我分析價值觀、興趣、技能以及分析專業、職業選擇、職業定位、行業與職業外部環境需求與機遇等問題。麵對發生的事件的需要,知道自己需要做出一個選擇以及自己是怎麽做出重要決策的,了解自己是如何思考決策的。擴大或者縮小自己的職業、學習項目或者工作選擇列表,確定職定職業生涯發展目標,進行目標分解組合,製訂實施策略與行動計劃。包括職業生涯發展路線、教育培訓、實踐計劃等方麵的措施。在實施中要不斷修正目標和選擇,以完成職業生涯規劃。
一、大學生職業定向決策
職業定向選擇作為籌劃未來的一種手段,與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及個性特征、自我認識、職業理想和對社會的了解程度密切相關。職業定向信息的收集、職業社會需求、家庭社會環境因素,這三方麵因素的有機協調,是實現職業匹配的關鍵。
麵對已經收集到的各種職業信息,大學生如何有效的利用這些信息,在對未來職業的定向匹配中作出合理的決策?這是當前大學生麵臨的難題。
首先,考慮自身的職業個性因素和所學專業的匹配情況。大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征和所學的專業,個性特征是影響人職匹配的相對穩定的主要因素,所學專業也是大學生職業定向時予以考慮的重要因素。如果自己的個性特征嚴重阻礙自己在本專業領域的發展,或者是未來該專業領域的工作職位趨於飽和,可以考慮跨專業作定向匹配。
就專業內的匹配而言,可以有兩種情況予以考慮:同一(類)職業內和跨職業的匹配。而同一(類)職業內的匹配,還可根據情況細分為同類崗位和非同類崗位的工作(職業)匹配。跨職業的職業匹配可根據情況有多種匹配情況,比如動物醫學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可以選擇不做動物醫生,而做出專業內的跨職業選擇——如政府行政部門公務員、獸醫院校教師或獸藥商人等職業。對於跨專業的職業匹配,可以有多種匹配情況。伴隨專業調整,可以出現相應的職業匹配可能性。專業內的職業匹配調整,並沒有改變所學專業的性質和背景,而專業外的職業匹配調整,有幾個方向:調學校或換專業;繼續深造不同的專業(如跨專業考研,攻讀第二學位等);校內輔修其他專業;跨校選修相關專業和課程。專業外的職業匹配調整已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專業特性。不過,無論是專業內還是跨專業的職業匹配,應該注重職業定向信息的有效整合,這樣才能做出合理的匹配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