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職業生涯規劃理論
一、帕森斯職業一人職匹配理論
該理論最早由美國波士頓大學的帕森斯教授提出,這是用於職業選擇與職業指導的最經典的理論之一。帕森斯是職業指導理論的先驅,20世紀初,他的職業指導理論就已確立,並影響至今。1909年,帕森斯在其所著的《選擇一個職業》一書中,明確闡明職業選擇的三大要素和條件:應該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態度、能力、興趣、智謀、局限和其他特征,清楚地了解職業選擇成功的條件,所需知識,在不同職業工作崗位上所占有的優勢、不利和補償、機會和前途;上述兩個條件的平衡。該理論的內涵就是在清楚認識、了解個人的主觀條件和社會職業崗位需求的基礎上,將主客觀條件與社會職業崗位相對照、相匹配,最後選擇一種職業需求與個人特長匹配相當的職業。該理論的前提是:每個人都有一係列獨有的特征,並且可以測量;為了成功,不同職業需要不同特性的人員:人職匹配是可能的;個人特性與工作要求之間配合得越緊密,職業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職業——人職匹配分為兩種類型:1.條件匹配,即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術和專業知識和擇業者所掌握的技能、知識相匹配。2.特長匹配,即職業所需要的一定的特長,如具有敏感、易動感情、獨創性、理想主義的人,適合從事藝術創作類型的職業。
“職業——人職匹配”理論產生以來經久不衰。三因素模式被認為是職業規劃的“經典原則”,並得到不斷發展,形成職業選擇和職業指導過程的三個步驟:進行人員分析,評價個體的生理與心理特征;分析職業對人的要求,並向求職者提供有關的信息;人職匹配,個人在了解自己的特點和職業要求的基礎上,借助職業指導者的幫助,選擇一項既適合自己特點又有可能獲得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