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格形成與發展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生理、家庭、社會、自然、教育等方麵的因素。一個人從小開始,經受什麽樣的風雨洗禮,經受什麽樣的磨難曆練,經受什麽樣的環境熏陶,就會形成什麽樣的性格和品格。那麽,究竟哪些因素在一個人的性格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發揮作用呢?
(一)生理因素與性格
有很多人認為,一個人具有什麽樣的性格是生就的,甚至是不可改變的。其實,人的性格與人的生理基礎有一定的關係,但與人所生活的社會環境關係更大。巴甫洛夫的高級神經活動學說認為,“人一麵有著先天的品質,另一麵也有著為生活情況所養成的品質”。這就是說,如果說到那些先天的品質時,這就是指神經係統類型而言,如果說到性格的話,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傾向、意向與那些生活期間受生活印象的影響所養成的東西之間的混合物了。有一位思想家說過:“人的性格是先天組織與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特別是在發育時期所處的環境這兩方麵的產物。”這種見解與巴甫洛夫關於性格是先天的神經類型與後天形成的暫時神經聯係之間的“合金”的思想相一致。
(二)環境因素與性格
環境包括家庭、自然、社會因素,對人的性格的形成和發展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隻是對不同的人起著不同的作用罷了。人的體態、成熟程度和氣質是性格形成的生理條件,而家庭、學校和社會是性格形成的社會條件。這些生理條件和社會條件因個體內在心理活動的差異而對性格形成發揮著不同的功效,致使人們形成獨特的性格特征。同樣處於逆境,為什麽消極者消沉、悲觀、退縮,而積極者堅強、奮發、進取,就在於兩者內在心理活動的不同。由此看來,外部因素對性格形成的影響首先取決於個體對自己與外部因素之間的認識,而這正是個體自我意識和動機等內在心理因素的問題。因此,自我意識和動機等內在心理因素與外部因素的深度整合構成了某個人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