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社會教育的原則作為幼兒園社會教育的要求和規律的具體體現,對幼兒園社會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能幫助教師按照客觀規律組織教育活動,正確地解決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組織形式等一係列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在我們的幼兒園社會教育過程中,創造性地遵循這些原則,能夠提高教育質量;如果不符合或者違背這些原則,則會降低教育效果,甚至勞而無功。
(一)生活性與滲透性原則
社會教育的內容涉及幼兒生活的方方麵麵,幼兒生活本身就蘊藏著許多社會教育的契機。教育意識強的教師,隨時隨地都可以找到向幼兒進行社會教育的機會。例如,在幼兒照顧自然角盆栽的過程中,稱讚其做事認真負責,有愛心;班裏今天有小朋友沒來,可以教育幼兒學會關心別人,感受小朋友之間的友誼;有幼兒忘記帶某種用品時,可以引導幼兒們學會互相幫助,並提醒他們要記得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幼兒們談論春節期間的壓歲錢時,可以引導其體會長輩對自己的關愛,學習怎樣有意義地支配自己的壓歲錢等。
社會教育應該滲透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例如,在早晨入園時引導幼兒向老師問好,向爸爸媽媽說再見,可以培養其講禮貌的習慣;洗手時可以提醒其講衛生、節約用水;進餐時可以鼓勵其不挑食並文明用餐;如廁時可以培養其生活自理能力和文明如廁的習慣等。由此可見,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向幼兒進行社會教育的機會,教師應有教育和目標意識,把握機會,使社會教育滲透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每個環節當中,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社會性的學習與發展。
社會教育還可以也應該滲透在其他領域的教育活動中。《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麵的、啟蒙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大領域,也可做其他不同的劃分。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麵的發展。”可見,幼兒的發展是整體性的,幼兒園的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麵發展的教育。所以,教師要善於挖掘其他領域教育活動中潛在的社會教育內容,自然而然地將社會教育目標融入其中。例如,健康領域的“上下傳球”“快跑接力”等競賽遊戲活動,在鍛煉幼兒的體能、發展其靈敏協調性的同時,也能夠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和團隊意識。語言領域的故事表演“狼來了”可以教育幼兒要誠實,不撒謊;“小貓釣魚”可以教育幼兒做事要專心,不能三心二意。科學領域中的數學活動“分月餅”,可以讓幼兒在學習數學的同時,培養分享的品質,感受節日的風俗和歡樂。藝術領域中美術活動“畫媽媽”,可以引導幼兒在繪畫的過程中體驗和表達對媽媽的愛;音樂活動“對不起”,可以幫助幼兒在演唱的同時學會講文明、懂禮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