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問題行為是指那些和普通幼兒的一般行為相比表現出的過度、不足或不恰當的行為。在某種意義上,問題行為可稱為“不正常行為”。由於正常行為與不正常行為是一個連續體,連續體的兩端是正常和不正常,而絕大多數的幼兒行為都屬於兩者之間的某一點,因此一般幼兒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行為,隻是嚴重程度不同而已。問題行為有不同的種類,許多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做過不同的劃分,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類。社會行為問題:攻擊、破壞、說謊、不能與其他兒童友好相處、過度反抗或任性等;情緒情感問題:抑鬱、冷漠、焦慮、選擇性緘默、過分敏感、易幻想等;習慣問題:習慣性吮手指、咬指甲、晃頭、眨眼、玩弄**及飲食、睡眠、排泄上的不良習慣等;發展問題:排泄技能障礙、睡眠障礙、神經易緊張或生長發育遲緩、發育不良等;學習問題:活動過度、注意分散、反應遲緩等;精神問題:兒童恐懼症、兒童憂鬱症、兒童狂躁症、精神分裂症前兆、兒童多動症、小兒自閉症等特殊問題。
★案例★
清晨,鄭玉和大姨牽著手,小臉陰陰的,慢慢地走了過來,還沒到教室門口,她的眼淚就下來了,她抬起頭,緊緊抓住大姨的衣服:“大姨,大姨……”輕聲地糾纏著什麽,大姨連連點頭,嘴裏也叨咕著。我迎了上去,鄭玉住了口,手卻抓得更緊了,試圖拉著大姨往回走。“鄭玉,為什麽哭呀?”鄭玉看了我一眼,顯得更著急了,近乎哀求地纏著大姨邊哭邊說:“大姨,我要回去,嗯……嗯……”大姨唯恐老師批評她,連忙說:“陸老師,我們到樓下去一趟,待會兒再上來。”說著,帶著鄭玉下樓去了。“唉……”我無奈地輕歎了口氣。
分析
鄭玉是個內向孤僻的孩子,小班時是哭得較“韌”的幾個孩子之一,小班第一學期快近尾聲時,她才適應了幼兒園集體生活。可是已經是中班下學期了,而且開學也已兩個星期,她依舊每天來園時要哭,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我曾經分析過鄭玉的個性,她的先天氣質偏抑鬱質,心理表現為敏感、畏縮、孤僻。她的行為、語言、思維有其特殊性。鄭玉的自理能力較弱,如在中午吃飯的時候,飯菜都放在桌上了,她卻用手支著頭,一臉不高興地看著飯碗,要是我們要求她:“鄭玉,都上中班了,已經是大孩子了,要自己吃飯了。”她就別過臉,一滴一滴開始掉眼淚了。問她怎麽了,不是“我不要吃菜”,就是“太多了,我吃不完”。但隻要老師提出:“鄭玉,老師來喂你。”她就張大嘴,一口一口地把飯菜都吃光了。她對美工活動和計算活動興趣不高,經常犯難地說“我不會”,完成得也很慢。但是鄭玉的語言和思維能力發展得很好,口齒清楚伶俐,表達流暢,思維有序,回答問題正確,想象力也豐富。綜合這些情況,我認為鄭玉的先天氣質雖然偏於抑鬱質,但其高級神經活動類型並不是“弱型”的,相反是屬於“強型”中的“活潑型”。造成鄭玉種種行為性格問題的,是後天的教育影響,尤其是家庭教育的結果。仔細分析鄭玉的家庭情況:她自幼是大姨帶大的,最親最依賴的人是大姨,父母雖是同住,他們的主要任務可能也就是給她講講故事,偶爾交流,吃、穿、睡都是大姨照料的,連假期也跟著大姨回鄉下。大姨是個盡心盡責的保姆,但在教育上,不懂或不能像父母那樣要求她,隻是一味依著她,任何事一手包辦,所以造成鄭玉大腦思維發達、動作行為遲緩、性格又相對孤僻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