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某幼兒園小班的生活牆麵在“請你像我這樣做”板塊下,展示一件上衣和一條褲子,緊接著出圖示一步步教小朋友怎樣疊衣服,最後疊好的小衣服也展示在牆麵上。這既是引導幼兒疊衣服的步驟,又可以讓幼兒動手操作疊衣服。在“小餐具排排隊”板塊下,大象伯伯身邊的小碗、小盤和小勺子依次排好,其中小勺子的地方還形象地弄成一個靶心,引導幼兒把小勺頭朝向裏,就像箭一樣擺好。孩子們在一日生活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學會了疊衣服、擺餐具。
生活區的牆飾需要對幼兒有一定的提示引導功能,如案例中小班的孩子們在生活區牆飾的影響下潛移默化地學會了疊衣服、擺餐具。在對教室的牆麵進行布置時,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牆飾的設計也應該有不同的側重點,分析如下。
1.活動區的牆飾設計側重
活動區占據著整個教室大部分的空間與牆麵,在設計時可因地製宜,根據牆麵的大小,把材料製成平麵與立體相結合的畫麵,並在下方擺設大量的活動用具、材料,供幼兒操作。例如,為了營造良好的圖書氛圍,養成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圖書角牆飾設計應以好習慣、好行為、好榜樣為題材。
活動區承擔的另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教學活動。作為每天和孩子朝夕相處生活在一起的“夥伴”,活動區的牆麵布置應該根據課程目標,以及班級孩子的年齡特點與實際發展情況,始終如一地伴隨在幼兒發展的各個關鍵時期,才能有效地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通常來說,每個幼兒園應該根據本園的具體教學情況合理安排牆麵設計。例如,有的幼兒園班級中一學期有3~4個主題,教師可以將四麵牆分別布置成這4個主題,也可以將4麵牆先布置成第一個主題,根據時間推移再進行調換。例如,本學期教學中有“動物圓舞曲”這一主題活動,我們可以把動物分成兩大類,家養的動物和野生動物,並在牆上貼上動物的圖片,寫出動物的名稱及其簡要介紹。隨著課程的進行,孩子們用自己的小手添加各種小動物,組成了一個“美麗的動物王國”。孩子們親自參與布置牆壁,培養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並學會了創編充滿童真、童趣的故事,在彼此的交流談話中也認識了很多小動物,學到了很多關於小動物的知識。另外,課程的延伸讓教師可以再發起一個主題活動——保護動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