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斌斌是家裏的獨生子,爺爺、奶奶和父母對他特別寵愛。他正在上小班,在幼兒園裏,他能夠基本遵守幼兒園的生活習慣和常規,能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一些簡單任務,如能夠自己吃飯、按照老師的要求收玩具和把物品擺放整齊等。但是當他回到家時,一些在園的良好習慣就消失了,例如,要家人喂他吃飯,甚至有時不在飯桌上待著,繞著屋子跑來跑去,家長還得一直追著喂他吃飯。而晚上玩玩具時,會把家人買的各種各樣的玩具搬出來,一件一件地擺弄,玩一會,就丟在地板上,再去拿其他東西。長輩們總是不斷提醒斌斌“不要亂扔玩具了”“快撿起來”“再亂扔就不給你玩了”等,可是斌斌對此充耳不聞,甚至有時候越說他就扔得越起勁。客廳的地板經常被弄得到處都是玩具,沒辦法,長輩們隻好等他玩夠了再收拾。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就像是一塊大理石,要想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學校、兒童所在的集體、兒童本人、書籍和偶然出現的因素。”可見,兒童的成長是有多重因素影響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方麵的努力。幼兒教育作為一件較為複雜的事情,不是幼兒園一方麵就能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家庭一方麵可以單獨勝任的,需要兩方麵共同合作才能夠有成效。案例中斌斌在幼兒園和在家裏的表現出現反差,說明幼兒園和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沒有保持一致,使得斌斌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家庭中沒有得到延續。
幼兒的生活是一個整體,幼兒教育也應該是一個連貫的整體,隻有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同步進行,幼兒才會健康快樂地成長。然而,在現實中,我們總能聽到家長抱怨:“我們家孩子在家和在園完全是兩個樣兒,在家吃飯要我們追著喂。在幼兒園自己乖乖地就吃完了,還是老師有辦法!”其實不然,家長自己的教育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幼兒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