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芳芳是個很愛美的小女孩,頭上戴著一支漂亮的新發卡,可是當她洗手的時候一照鏡子發現自己的發卡不見了,於是很著急,到處去找,找不到就急得哭了。這時站在一旁的小希看到了,就說:“我看到你的發卡了。”芳芳和同伴們都問他:“在哪?”小希想了一下說:“好像在平衡木那裏。”於是好多小朋友都去那裏幫芳芳找發卡,可是並沒有找到。小希一直跟在大家身後,沒有說話。這時老師把小希叫到一旁,問她:“小希,你真的看到芳芳的發卡了嗎?撒謊的孩子老師可不喜歡,你是不是看到芳芳哭,想幫助她,所以才說你看到她的發卡了?”小希點點頭,小聲說:“是的,老師。”
【案例2】
戶外活動時間,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在玩滑梯。希希說要小便就自己回班裏了。因為跑得快,她不小心把掉在地上的一個玩具踩壞了。等所有人回到教室發現後,老師問:“是誰幹的?”小朋友們都說不是自己,希希低著頭,嘴裏說著“不是我”。老師私下再三問希希:“是不是你上衛生間的時候踩壞的?”希希還是一再堅持:“不是我。”
【案例3】
幼兒園的一天,4歲的樂樂逢人就說:“我媽媽給我買了一把很牛很牛的衝鋒槍,會冒火,會發聲,一按扳手,噠噠噠……”到了接園時間,老師向樂樂的媽媽問起這事才知道,媽媽並沒有給樂樂買衝鋒槍。媽媽原來答應要買,但因為有其他事情耽誤了還沒買成。
案例中的幼兒都表現了“撒謊行為”。撒謊也就是說假話、扭曲或者憑空捏造事實,在成人眼裏,孩子說謊似乎是一件天大的事,是一種不能被接受的行為,認為孩子的品德出了問題。事實上並不是這樣,說謊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成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經曆。在幼兒園裏,幼兒的說謊行為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但幼兒說謊的目的很少是為了欺騙,往往有更多深層次的原因,需要教師去理解、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