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區域活動時間,六個小朋友選擇在圖書角看書,老師走過去,告訴大家:“圖書角的規則是保持安靜,不可以打擾到其他小朋友。”這時,一個小男孩眼睛看著老師,見老師沒有看他,立刻大聲叫了一聲,像是在挑釁,又像是在看老師會怎樣對待他。他的喊聲迅速吸引了老師的注意,老師說:“牛牛,請你搬椅子坐到我的椅子旁邊去看書,不要打擾別的小朋友看書。”
【案例2】
早上入園後,早來的小朋友們在桌麵上玩拚插玩具,興高采烈,有說有笑,玩得不亦樂乎。隻有豆豆坐了沒一會兒就離開自己的小椅子,在教室裏來回溜達。看到地上有水,他就提醒保育老師拖地;看到杯架上的杯子沒有擺整齊,就動手擺了擺;看到老師在洗抹布,就給老師取洗衣粉;看到隔壁班的老師端回了飯,又去提醒老師該去取早飯了。
【案例3】
最近在晚上離園回家時,諾諾多了一個奇怪的行為。他先和他的好朋友峰峰噘起小嘴互相親一下,揮手告別,然後又去和他一個要好的小女孩美美說再見,並提出要和美美親一下,美美不肯,他就使勁摟著人家的脖子不罷休。老師看到了,嚴厲製止:“諾諾,你幹什麽呢?不許你那樣!”後來這個美美還哭著找到老師說:“諾諾老是欺負我,還不讓嘟嘟和我玩。”老師帶著美美,找到諾諾,語重心長地說:“諾諾,小朋友在一起都是好朋友,怎麽能欺負好朋友呢?”
幼兒的發展受年齡特點和自身發展規律的影響,在園的一日生活中,總有些幼兒出現“不適宜”的行為。在圖書時間裏,當老師要求保持安靜時,總有個別小朋友突兀地大喊大笑;當小朋友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故事時,總有小朋友在那裏目光遊離,自言自語;當小朋友都在興高采烈玩積木時,總有小朋友毫不關心,而在教室裏來回溜達。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幼兒表現出來的某些不適宜行為隻是他們身心發展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隻要從幼兒的角度出發,以幼兒發展為本,那麽老師眼裏看到的一些“不適宜”行為也就變成了“適宜”行為。作為老師,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應該如何看待這些不適宜行為呢?讓我們從具體的案例中認真分析並正確看待這些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