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區域遊戲時間到了,小強迅速跑到了小超市,帶上遊戲牌,穿好工作服,開始了自己的工作。他把貨架上的商品碼齊,見沒有客人光顧,就站在超市門口,開始大聲招呼客人:“超市促銷打折了!大家快來看看呀!買一贈一了!”他響亮的喊聲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的注意。
“我想買一瓶可樂,多少錢啊?”
“10塊。不過今天打折,7塊錢就可以了。”
“那我要兩瓶”。
“好。你想要冰鎮的嗎?冰鎮的也是7塊錢。”
“那我要一個冰鎮的,一個不冰鎮的。”
“好。歡迎下次光臨!”
【案例2】
戶外體育活動,老師給每個幼兒發了一個跳繩,並教他們怎麽跳,然後讓孩子們自己聯係。薇薇一個人站在那裏,拿著跳繩動也不動。老師看到了走過去問她:“你怎麽不跳啊?”這不問不要緊,一問薇薇的眼淚掉了出來,也不說話。老師蹲下來,問她:“你是不是還沒有學會怎麽跳啊?”薇薇不說話,點了點頭。“沒關係啊,你可以問老師呀。而且你要動,不動怎麽能學會,對不對?”薇薇點點頭,還是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裏。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每個幼兒都是一本書,一本獨一無二的書,沒有任何兩個幼兒的個性是完全相同的。案例1中的小強,外向、活潑,善於與人交流;案例2中的薇薇,內向乖巧,不善言辭。教師在對待這樣兩種完全不同的幼兒時會不會采取不同的態度?我們會不會不自覺地喜歡小強那樣的幼兒,而忽視薇薇這樣的幼兒?
如果我們每頓飯都吃一種菜,即使做得再美味也會讓人索然無味;當我們欣賞一個畫展,如果每一幅畫都千篇一律,即使畫得再美也會讓人厭倦。成人看待事物都喜歡那些千變萬化的,幼兒更是如此,而教師就是幼兒世界的畫師,他筆下的幼兒都有著自己不同的個性特征。有時,我們會在不經意中對孩子們這樣說:“你們都應該像某某小朋友那樣,看他拚的小船,看他想出的辦法多好呀。”其實,我們有什麽理由要求其他的孩子都跟某一個孩子一樣呢?每個孩子都有他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想法,教師的職責就是要幫助幼兒形成自己的個性,讓孩子充分發揮出他的潛能,形成良好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