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幼兒心理發展概論(第2版)

七、目前較有影響的幼兒心理發展觀

字體:16+-

(一)社會生態學的心理發展觀

這一發展觀由美國心理學家布朗芬布倫納(Bronfenbrenner)於1979年提出。他強調從人的生態環境出發研究兒童的發展,要特別重視人“發展的生態學”問題。布朗芬布倫納認為兒童的發展是其生態環境作用的結果,兒童心理發展的生態環境主要由相互聯係的五個子係統組成。

(1)微係統:兒童成長中直接接觸和產生體驗的環境。如家庭、學校、社區及少兒活動中心等。

(2)中係統:兩個或多個微係統環境之間的相互聯係和彼此作用,是由多個微係統環境所組成的係統。如家庭與學校的關係、學校與社區的關係、家庭與同伴的關係等。

(3)外係統:個體並未參與其中,但卻對其成長產生著影響的那些環境以及這些環境的聯係和相互影響。如父母工作的性質、要求、條件等因素。

(4)宏係統:個體所處的整個的社會組織、機構和文化、亞文化背景,它涵蓋了前述的微係統、中係統和外係統,並對它們發生作用,施加影響。

(5)時間係統:個體的生活環境及其相應的種種心理特征隨時間推移所具有的變化性及其相應的恒定性。如一個人隨其成長和生活結構、社會經濟地位、職業等的變化會形成各種相應的心理特征。

(二)現代生物學的心理發展觀

現代生物學突出強調生物遺傳因素對個體發展的作用,其主要思想流派有習性學、社會生物學、進化心理學和行為遺傳學。

習性學是研究動物在其自然環境中的習慣或行為的科學,也稱動物行為學。習性學對心理學的直接影響是發展心理學中“關鍵期”的概念和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的依戀理論。

社會生物學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美國動物學家威爾遜(E.O.Wilson)提出。是研究動物在其自然環境中的習慣或行為的科學,也稱動物行為學。社會生物學家主要關注利他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