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兒德育的概念
德育即道德教育。“德育實為完全人格之本。”(蔡元培)道德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形成與發展起來的人們共同生活的行為準則的總和,也是評價人們行為的標準。社會道德在個體身上的再現為道德品質,德育實質上就是社會道德個體化的過程。
《教育發展綱要》指出,“育人為本是我國教育的根本要求”,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是實現我國教育戰略目標的重要主題,幼兒教育當然也不例外。
幼兒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階段。但是,由於幼兒身心發展的不成熟,其個體行為表現尚不宜籠統地上升到品德層次。如幼兒的說謊行為可能因其尚不能分辨真實與想象所致;把幼兒園的自己喜歡的東西拿回家,往往是因其還不懂得公物的屬性或對自己欲望的自控能力比較差所致。因此,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幼兒德育應定位為:促進幼兒社會性情感以及適應社會生活能力的發展,培養幼兒基本的社會行為規範和良好習慣,為其良好個性的形成和未來健全人格的發展打好基礎的教育。
二、幼兒德育的目標與內容
(一)幼兒德育的目標
幼兒德育的目標是: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發展其初步的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基本的社會行為規範和良好習慣,以及活潑、開朗、友善的性格。
幼兒德育的目標符合幼兒德育的規律和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融入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二)幼兒德育的內容
幼兒德育內容主要包括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和發展幼兒的個性兩個方麵。
1.發展幼兒的社會性
幼兒社會性發展是通過其自身的社會化過程實現的。幼兒德育實質上是幫助幼兒完成其社會化過程。在社會化過程中,幼兒逐步了解社會對他的需要與期望,並使自己逐步實現社會的期待,這是一個個體適應社會的漫長發展過程。幼兒的社會化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為社會對幼兒在社會適應與人際交往方麵的要求。這兩方麵構成了幼兒德育的主要的基本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