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到底涵蓋哪些內容?目前尚未達成統一的看法。我們先來看看一些學者的觀點:
華東師範大學倪文錦教授指出:語文素養首先是一個複合性概念,它的內涵和構成要素是十分豐富的……這裏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層次,聽、說、讀、寫,這是形諸於外的顯性言語行為;支配這些行為的智能因素是語文知識、言語技能、語文感悟和語文思維;參與和支配這些行為的直接心理因素是語文動機、情感和態度、語文習慣和語文行為意誌;言語行為的背景要素則涉及言語主體的思想品德修養、文化知識積累、智力水平、人格個性以及具體的語言環境等。
浙江師範大學王尚文教授認為語文素養應包括四個方麵:語感、語文思維、語文知識、語文技能。語感是核心,指語文直覺,即對語言、文學的直接感知能力;語文思維指對語言文字的分析和思考;語文知識包括語言知識(語音、語匯、語法),言語知識(言語主體、語體、語境等)和語文文化知識(文學、典籍、成語、音韻、書法等);語文技能指語文動作技能(如識字、書寫等)和語文心智技能(如記憶、注意、聯想等)。
溫州大學彭小明教授認為,語文素養是一個人對語文長久的、深厚的素質和修養,也即俗話說的“訓練有素”。就其內涵來看,應該包括語文知識(語文學科知識及其課程涉及的百科知識),語文能力(聽、說、讀、寫),語文智力(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聯想力、想象力),語文情意(思想、情感、道德、品行、個性、人格等)和語文審美(感知美、理解美、評價美、欣賞美等)等五個方麵。
湖南師範大學周慶元教授提出,語文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是以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為主幹,至少包括語文知識、語文能力、一般智力、社會文化常識和感情意誌與個性等五個基本要素在內的有機複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