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對表法的定義
核對表是一些簡單的行為項目表,亦稱查核清單。主要是用於核查有重要意義的行為或事件的呈現與否,即對行為的存在與否作出判斷。核對表法是教育科研中常用的一種觀察記錄技術,列舉了觀察對象在所要研究的特定情景中,有可能出現的行為或發生的反應的項目表格,有助於觀察目的具體化。觀察者隻需對照表上列出的項目,將觀察對象的真實反應記錄在案即可。在時間取樣法與事件取樣法中,都可以運用核對表觀察記錄特定行為的出現。
(二)運用核對表法的步驟
運用核對表法進行觀察研究,一般要依以下三個步驟:
1.列出主要項目
研究者首先需要確定所研究的問題包括哪些內容、有哪些方麵的表現。例如,要研究5歲幼兒關於數概念的知識技能,先要確定需要觀察的有關幼兒數學技能的主要項目。例如:
——能對幾何形體(圓、三角形、正方形等)正確辨認。
——能夠對幾何形體正確命名。
——能從1數到10。
——能一一對應數10個物體。
——知道數的相對性(如“大於”“小於”“長於”“短於”等)。
——理解先後、理解時間的順序性(開始、中間、最後)。
——理解“多於”“少於”。
……
2.根據主要項目列出具體項目
列出各項目或各類行為的詳盡表現,將各方麵觀察內容或主要項目具體化。例如,關於幼兒對幾何形體的認識,可具體化為:當教師說出幾何形體名稱時,兒童能正確指出。可依次將各項目具體化:
3.按一定邏輯順序排列項目編製觀察表
將所要觀察的內容或項目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加以排列,使之規範化。例如,可以按難易程度排列,或是按字母順序將所需觀察的主要項目和具體項目排列出來。有關幼兒數學技能的觀察,可按難易順序排列項目並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