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一定要盡可能客觀,因此,就必須消除幹擾。要特別注意避免以下兩種現象:
一是“觀察反應性”現象。這是來自觀察對象的影響客觀性的因素。所謂觀察反應性,指的是,當觀察對象知道有人在觀察他時,會改變自己的行為,做出不正常、不自在的反應。要消除或避免這方麵的幹擾,可以采取觀察者預先熟悉被試的辦法,提前來到現場,持續觀察一段時間,使被試不再有陌生感,並對觀察者在場感到習以為常,因而自身情緒和行為得以穩定下來,在這種情況下,再進行觀察,才能獲得較真實、客觀的材料。
二是“觀察者放任”現象。這是來自觀察者本身的幹擾。觀察者在觀察記錄了兒童的部分行為後,會覺得自己對兒童的反應已經“有數”了,其行為不外是如此這般,因而產生不耐煩情緒。這樣,就會有意無意地憑著前麵的印象來判斷兒童的行為和用概括性語言簡略記錄,不再嚴格依據客觀性原則,一絲不苟地詳細做觀察記錄。這樣,資料的積累便逐漸失去精確性。因此,觀察人員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必須始終持一種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否則,材料不客觀、不準確必然導致研究結果不可靠和不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