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第2版)

第二節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的當前研究動向

字體:16+-

一、研究課題範圍的擴展

近年來,隨著幼教實踐的發展和學前教育概念內涵的擴大,研究的課題範圍也在擴展,不僅注重研究正規學前教育,而且擴展到研究各種形式的非正規教育、社會教育,立足於解決幼教實踐中各種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課題的總的發展趨勢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麵,即麵向全體的教育、全麵發展的整體性教育,以及多樣化教育途徑、手段的探討。

(一)麵向全體的教育

近年來,這方麵的研究課題為各國研究者普遍關注,人們對以下這樣一些課題共同感興趣。

1.補償教育和預備教育

學前教育要麵向大多數兒童,不僅包括城市兒童或經濟富裕地區、發達國家的兒童,而且更應注重農村、不發達國家和地區兒童的教育。例如,作為發達國家的美國,注重為社會條件不利的兒童提供受教育機會,比較突出的是“開端教育方案”(HeadStartProgram),它致力於補償性教育的研究。其他西方國家如英國、比利時等也注重這方麵的研究。比利時有一個全國大學校際方案認為,社會文化缺陷是從學前期產生的,研究通過加強學前教育,以防止兒童入學初期幾年中產生的成績落後現象。

發展中國家即第三世界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兒童教育問題越來越得到關注。20世紀80年代以來召開的幾次國際會議均提出,幼兒教育如何麵向大多數兒童為之服務的問題,提出“低費用、多途徑發展幼兒教育”,著重研究幼教發展如何與各國或當地社會、經濟、文化背景相適應,開始從費用與效益的關係角度考慮問題,采取適宜的措施。研究者認為,以往的做法(以正規形式發展幼兒教育的做法)不能使幼兒教育麵向所有兒童,應由原來的對正規機構教育的注重轉向關注麵向家庭、社區的非正規教育,設立低費用的幼兒保教設施。對補償教育的提法也出現了變化,改稱“預防教育”,注重提前采取措施,主張幼兒在家中從剛出生起就可以進行教育。又提出,由對兒童的直接幹預轉向對家庭、社區的幹預,即通過對家長尤其是對母親施教,間接地影響兒童。此種趨勢對我國幼兒教育有啟發並已產生影響。我國目前全部適齡幼兒受教育的比率據1993年統計,全國為31.5%,農村僅為24%,在一些老少邊窮地區,學前教育很不發達,有的幾乎是空白。這些地區經濟落後、交通不便,針對如何適應當地社會經濟、自然地理條件及文化狀況發展幼兒教育,近年進行了一些探索,並取得了成效。例如,農村興辦學前一年的幼教組織形式學前班,多數附設在小學,為較多農村兒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機會和條件;各地針對實際情況,創辦了多種非正規幼兒教育形式,如家庭輔導班、草原流動幼兒園、幼兒遊戲小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