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世紀80年代——幼兒常識教育
20世紀80年代,作為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的常識教育,有著完整的課程和教學體係。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不僅在《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明確規定了幼兒園常識教育的具體任務和明確要求,而且專門為幼兒師範學校製定了《幼兒常識教學法教學大綱》,提出了幼兒園常識教學的意義,明確了幼兒園常識教學的任務、內容、具體要求,指出了幼兒園常識教學的方法,以及所需的環境與設備。為了指導實踐,國家和一些有條件的省市都編製了相應的教師用書和幼兒用書,以及相配套的學具和教具。
常識教學的目標(任務)由知識、興趣、能力三個方麵構成。具體表述為:①豐富幼兒關於自然和社會方麵粗淺的知識,擴大他們的眼界。②培養他們對認識社會和自然的興趣及求知欲,逐步形成對待周圍人和事物的正確態度。③發展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常識教學的具體任務,小班有9條、中班和大班分別有12條具體的內容要求,非常具體明確。例如小班第9條:認識常見的家禽、家畜、野獸各2~3種和魚1~2種,知道它們的名稱、明顯的外形特征、叫聲、吃什麽東西和它們對人們的益處。在成人的幫助下飼養小動物,愛護小動物。
常識教學的主要方法是觀察、小實驗、勞動、遊戲等,講述、談話、朗誦詩歌等方法也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觀察是幼兒認識世界、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幼兒常識教學法教學大綱》指出:小實驗能激發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有利於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勇於探索的精神和科學求實的態度。勞動實踐可使幼兒直觀地認識自然和社會現象,有利於幼兒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並可使幼兒學會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遊戲能提高幼兒學習常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鞏固和提高獲得的知識和能力。講述可以極大地擴展幼兒的知識範圍,補充幼兒直接經驗的不足。談話使幼兒已有的知識得到鞏固和擴展,使零星片段的感性經驗得到整理,形成比較完整、清晰的印象,也可以幫助幼兒對已有經驗進行概括,形成初步概念。而朗誦詩歌可以幫助幼兒積累有關自然和社會的知識,優美的藝術語言能激發幼兒對自然和社會產生濃厚的興趣。[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