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麵對著自然界的各種事物時,幼兒不僅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有著問不完的問題和疑問,而且,他們是勇於實踐的探索者,並最終形成自己“天真幼稚的理論”。
1.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這一特點與科學家一樣,所以我們說幼兒個個都是小小的科學家。
著名的動物行為專家尼可·丁伯根(Niko Tinbergen)曾說:“科學家們,由於他們急切的好奇心,在他人眼中,常常顯得很孩子氣。”換句話說,科學家們都常葆童心,有著孩子般強烈的好奇心。著名的物理學家理查·費恩曼(Richard Feynman)就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充滿好奇心的人物。在他的生命中,從來沒有一天不對至少一件事好奇,而且到了非要去一探究竟的地步,人們把他稱作不折不扣的科學家。他對萬事萬物都具有好奇心,隨時準備敞開心胸接納新的事物,也願意嚐試任何事物。我們的幼兒有著和科學家一樣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與生俱來的。也可以說是我們從祖先那裏承襲來的。
一個孩子長大的過程,是人類發展過程的複演:從動作的發展來看,最先是爬,手腳並用;而後,雙腳搖搖晃晃地走;最後,直立行走。這一過程用了約12個月,可是,在人類的進化中,這個過程卻用了幾百萬年的時間。現在,能直立行走的潛在因素已經包含在人的遺傳基因之內。從語言的學習來看,一個孩子用兩年時間就可以學會說話,但是,曆史上人類經過千萬年才學會了說話。同樣,人的遺傳基因中也有一種能夠探索、理解和解釋其周圍世界的各種現象的潛力。[23]
我們剛出生時,可以說沒有任何文化方麵的體驗。然而,我們也並非全然無知地來到這個世界,其實,我們帶了不少知識和能力來到這個環境。例如,我們會看、會聽、會消化等。我們也從祖先那裏承襲了他們的經驗,這些經驗是我們的祖先經過了數百萬年的進化,在一個充滿了掠奪、自然災害、毒物、危機四伏的世界中生存所累積下來的。人類至今在地球上生存著,便證明了我們的祖先有能力認識和適應周圍的環境。人腦是一部精密的儀器,能把相關的事物拚湊起來,以便解決需要應付的問題。我們可以想象,人類的遠祖,把一塊石頭敲擊、打磨,終於形成尖銳的工具,甚至可以用來切割一個大型動物的屍體。或許我們也可以想象,遠古時代,有一個人,發現打火石互相敲打會產生火花,最後可以生起一堆火。車輪、弓箭、犁等的發明,目的都在於讓我們在這個環境下生存,並且傳宗接代。這些發明開啟了人類的文明史,並開辟了一條途徑,引導我們進入現代的科技世界。[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