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心理健康是其健康成長和人格完善的必要條件,是兒童身心和諧發展的基礎。隻有有了健康的心理,兒童才能按社會需要的方向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如果兒童心理發展不健康,勢必會在兒童的成長道路上埋下不幸的種子,並且可能給其一生發展造成影響,甚至會使他出現人格障礙或心理疾患。所以,加強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是廣大幼兒教師和家長乃至整個社會迫在眉睫的任務。
所謂心理健康,就是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心理健康並不是指個體沒有失敗、沒有衝突、沒有痛苦,而是指能在這些情況下自我調整,並且能夠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
通過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特別是匯總從網上查到的各種相關資料後,我們可以看到大量有關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方麵的信息,在此,我們進行了一定的分析、歸納、概括,介紹給大家。
中國兒科醫學專家、幼兒心理和教育專家,主要從動作、認知、情緒、意誌、行為及人際關係等方麵衡量幼兒的心理健康,認為幼兒心理健康的標誌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相關資料
幼兒心理健康的標誌
動作發展正常。動作發展與腦的形態及功能的發育密切相關,兒童軀體大動作和手指精細動作的發展水平處於正常範圍內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條件。
認知發展正常。一定的認知能力是兒童生活與學習的重要條件,雖然兒童的認知發展存在著個體差異,但若某個兒童的認知水平明顯地低於同年齡嬰幼兒,且不在正常範圍內,那麽該兒童的認知能力是低下的,心理也是不健康的。學前期是認知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應避免因各種原因造成的腦損傷或不適宜的環境刺激,防止兒童不健康的心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