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作品評析

四、題材是否能引起受眾的關注

字體:16+-

受眾是傳播學中的概念。原先它指的是演講會中的聽眾,戲劇表現的觀眾。在傳播學中使用這個詞語,指的是包括報刊的讀者、廣播電台的聽眾、電視的觀眾在內的各種大眾傳播媒介的接受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人們把新聞媒體的運作僅僅看作是傳播者這一方的事情,根本沒有在意信息的接受者一方的存在。在西方,出現了一種具有代表性的理論“魔彈論”。這是一種典型的傳播者中心論,它把受眾看作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認為他們隻能無條件地接受傳媒提供的信息和宣傳。隨著傳媒的發展以及相互之間競爭的激烈,人們越來越發現實際的情形並非如此,甚至可以說截然相反。受眾不是消極與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而是積極並且不可或缺的參與者。在新聞傳播的各個環節,受眾都在不同程度地起著製約的作用。

在我國,人們對受眾的認識也經曆了這樣一個轉變的過程。在先前,我們隻是一味地從傳播者的角度出發,選擇新聞報道的內容。隻是異乎尋常地關心傳播了什麽,而不甚在意這些內容是不是為受眾所期待。因此,出現了不少為大家所詬病的媒介自說自話的新聞作品。現在,我們已經清楚地意識到,不管傳播的新聞作品內容多麽正確,意義多麽重大,如果沒有受眾關注,不被人們接納,它是沒有任何傳播價值的。

新聞作品能不能引起受眾的關注,新聞題材顯然是一個首當其衝的因素。2007年3月13日,有媒體報道稱,廣東3000多公頃的香蕉林患“癌”(巴拿馬病),且每年以20%的速度擴大感染麵積,全國的主要香蕉產地也都發現該病。2007年3月下旬開始,海南的香蕉正是成熟季節,而前來收購香蕉的經銷商越來越少,從每公斤3元左右,跌到了每斤0.1—0.2元,仍無人問津。而海南全省香蕉種植麵積65萬畝,導致海南蕉農每天損失近1700萬元。香蕉的銷售與安全問題一時間不僅是香蕉的生產者與各級政府的燃眉之急,也成了廣大消費者極為關心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