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是個比較複雜的詞語,在新聞寫作與文學創作中都有典型的概念,但是二者具有各自不同的含義。即使在新聞寫作領域裏,在不同的語境中,典型的含義也不盡相同。在很多的情況下,典型指的就是典型人物。在這裏說的是題材的典型與否,可以是典型人物,也可以是典型事件。
新聞題材要具有典型的特質,起碼應該具備兩個要件。第一,新聞作品中的事件或者人物所體現出的意義,應該得風氣之先,與時代精神相合拍,並且符合社會發展的未來趨勢。正因為這樣,它才顯得稀罕而珍貴。第二,這樣的事件或者人物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著的,而且它們不是絕無僅有的孤立個案,在現實中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了這一點,它在稀罕與珍貴的同時,又顯示出了清淡平和、令人信服的另一麵。
在2006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來自一汽大眾一廠焊接車間的工人王洪軍從國家領導人手裏接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證書。也就是在這一刻,一個新的紀錄誕生了,王洪軍作為第一批產業一線工人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吉林廣播電台記者鮑瑩獲知這一消息以後,第一時間聯係采訪了王洪軍,並連帶采訪了相關的企業領導和專家。經過巧妙構思,編排組接,在最短時間內,製作出了一個1分23秒的廣播消息《工人王洪軍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並在當日晚全省新聞聯播播出。消息經過傳播以後,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王洪軍這一新時代自主創新工人典型也為更多人所了解。此後,在一汽、吉林省乃至全國都也掀起了學習王洪軍、爭做新時代勞動者的熱潮。
王洪軍是一汽大眾一廠焊接車間一個最基層的工人,國家科技進步獎是國家頂級的發明創新獎項,這中間的具大反差,就足以使這條消息具有很大的震撼力。但是,它的典型性更在於,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們要依靠科技創新,來實現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跨越。可以說,開展創新性工作,尤其是開展科技創新工作,與國家的發展方向與未來願景密切相關,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學習型社會的必備環節。王洪軍作為一個基層的工人,立足崗位,堅持創新,並取得驕人的成績,他的行動,應和了時代發展的要求,體現了時代的精神,具有引領和標杆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