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編國學讀本

《左傳》選讀[1]

字體:16+-

《文公十三年》節選

邾文公卜遷於繹[2]。史曰[3]:“利於民而不利於君。”邾子曰[4]:“苟利於民,孤之利也[5]。天生民而樹之君[6],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與焉[7]。”左右曰[8]:“命可長也,君何弗為[9]?”邾子曰:“命在養民[10]。死之短長,時也[11]。民苟利矣,遷也,吉莫如之[12]!”遂遷於繹。

注釋

[1]《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2]邾:周諸侯國名,又稱邾婁。魯國附庸。初都曲阜稍南,後遷鄒東南。另有曹姓邾國。邾文公:邾國有作為的國君。卜:占卜。遷:遷都。繹:即嶧山。據考證邾文公遷都嶧山之南。

[3]史:負責占卜的史官。

[4]邾子:邾為子爵。

[5]苟:假使。孤:古代國君自稱。

[6]樹:立。

[7]既:已經。必:一定。與:合乎。本句倒裝,意為:已經有利於人民了,一定合乎我的利益。

[8]左右:近臣,隨從。

[9]弗:表否定。

[10]命:兩個“命”字意不同。上文為壽命之意,此處為命分、天命之意。

[11]死之短長:猶言壽命之短長。時:時數。

[12]民苟利:倒裝,“苟利民”。與上文“民既利矣,孤必與焉”同。吉莫如之:倒裝,莫如之吉。

《襄公三十一年》節選

鄭人遊於鄉校,以論執政[1]。然明謂子產曰[2]:“毀鄉校,何如?”子產曰:“何為[3]?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議執政之善否[4]。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5]。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6]?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7]。豈不遽止[8]?然猶防川[9]。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10]。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11]。”然明曰:“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12]。小人實不才,若果行此,其鄭國實賴之,豈唯二三臣[13]?”